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怕"读书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固守那一份纯真是多么困难;而面对着纷繁的诱惑,那一份坚定又是何等重要,因为"我们不是单靠吃饭活着的"。那么,是什么引领我们坚持下来?是什么引领我们的灵魂在精神世界的风浪里经历着无数次的摔打和搏击?是书!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有时我又有一种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美丽、最变幻无穷的风景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便是人类的心灵。世界上最深沉、最辽阔博大的所在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便是人类的心灵。不管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一个世霁永远自由而生机勃勃,这个世界便是人类的心灵。不管我们身边的黑暗是多么漫长,有一个世界永远明  相似文献   

3.
爸爸妈妈说:多么想回到童年时代,无忧无虑,自由欢乐。娃娃说:当小孩子最不好。连什么时候吃饭、睡觉、看书、玩都要大人管,我们多么想快点长大呀! 是啊,无人识得稚子心,大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比自己快乐自在。我们来听听孩子的说法好吗? (一)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说过:"全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不过是演员。"多么精妙的结论。可以相信,莎翁在舞台艺术方面是高手,其社会阅历也非常人可比,说出这样的话自然不会有什么疑义。可是,我们为什么要上台?又是什么力量催促我们去演绎?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已经被推上了这个舞台,注定要演上一会儿。既然如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选择呢?除非直接放弃角色,否则  相似文献   

5.
心灵之树     
世界上最美丽,最变幻无穷的风景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便是人类的心灵。世界上最深沉,最辽阔博大的所在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便是人类的心灵。不管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一个世界永远自由而生机勃勃,这个世界便是人类的心灵。不管我们身边的黑暗是多么漫长,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通常很少关注秘密的性质和意义,秘密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如何在漫长的时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我们是如何开始拥有秘密的?是什么使孩子成为孩子,又是什么使孩子成长?秘密对孩子有什么意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路途中,难免坎坎坷坷,波波折折,失败,在所难免。 失败,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它能让步入希望的灵魂粉碎;它能让人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它能让满怀希望的心颓废,只觉得自己碌碌无为;…… 失败,又是一个多么公正的字眼!它能告诉你,你的真实水平,不该自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经常思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我们究竟要留给他们什么?哪些是我们教育人必须坚守的?哪些又是我们需要避重就轻的? 王老师的这种"泄题"方法,也许从教育的诚信、公正来说是不可取的.但是,教育有时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兴趣和考试,孰轻孰重?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如果孩子在老师这样的指点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收获成功的激励中重新找回自信,燃起对英语学科的喜爱,又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违规"呢?  相似文献   

9.
<正>初为人师时,我们或曾在誓词中说:"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慰藉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引智者,是引导学生心智日趋完善的人生导师。古语也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解决心中的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灵煲汤师,对于"特异学生"尤要如此。为何要称"特异学生"呢?当代"90后"、"95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个性、非主流、不独立……他们个  相似文献   

10.
在老师和父母眼里,有的孩子是属于“好孩子”范畴的。但是“好孩子”在孩子看来是 什么样的形象呢?孩子们自己评判“好孩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孩子在学些什么才艺?他们花在学习才艺上的时间是多少?家长又是如何为孩子选择所学的才艺的呢?我们深入幼儿园,调查到了这些数据,也听到了家长的这些心声。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对于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每个教师来说,真诚和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是叩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我想起了教育生涯中的一个真实案例. 一天,我处理完班级一件突发事件,感触极深,当即写下了一篇德育案例.可过了一段时间,重读这篇案例时,我对那天突发事件的看法和结论竞迥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它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魏居芬 《家长》2024,(4):17-18
<正>时间飞逝,又是一年春节即将来到。每年春节都是孩子学习成绩受亲朋好友检阅、家长钱包受聚餐聚会检阅的重要时候。另外,还有一个让家长和孩子灵魂备受拷问的问题:我们该和孩子聊什么?近年来流行一个词——尬聊。我发现当孩子长到一定岁数,在和家长对话时,往往就会进入这个阶段,越聊越尬,越尬越聊。家长要想知道孩子平时想什么、喜欢什么,不跟孩子聊天是不会了解的,但有时家长和孩子的审美和关注点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家长会发现孩子喜欢的偶像、常说的口头语、向往的生活方式往往是自己难以认同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魏爱青 《教育艺术》2008,(10):13-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教书,更要塑造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什么?那就是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热爱学生,以真诚的爱心温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好一名教师所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家,要温馨甜蜜,需要家人用爱心经营;班级--几十个孩子组成的一个大家庭,要温馨甜蜜,朝气蓬勃,更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用爱心经营。
  一、细“心”呵护,包容每位学生
  曾经读过《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书中那句话“包容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氧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工作中,我经常会听到许多老师在批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大声地训斥。面对孩子犯的错误,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理解、引导和包容呢?曾经读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故事--四块糖果,想必这个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多么高明的校长,多么宽容的校长!四块糖果触动了孩子的心弦,那四句简简单单,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深入到孩子心灵最柔软的一隅。这种以奖代罚的方法远比老师狠狠批评来得有效果、有艺术性。当这个孩子被陶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所包容时,他的心灵必定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想,此时根本不用什么批评,什么指责,孩子自己早已明白了。  相似文献   

17.
关怀孩子的心灵,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所在。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是什么,让孩子们难忘?1月16日,学校举行了三年级作文抽测,在给厚厚的几大本作文打分的时候,我常常惭愧得  相似文献   

18.
要讨论"山水题材课文对儿童精神成长的特别意义"这个话题,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什么"。用心观照儿童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要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需要多种心灵营养。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心灵营养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赏识、宽容、自由、情感、梦想"等都是孩子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想象过自己长大了能怎样怎样。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一天一天大了,梦想却一天一天地淡了。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好象没有梦想了。儿时五彩斑斓的梦境苍白了,儿时图描过的前景破碎了,就连那时的雄心壮志偶尔被自己记起来,却也是一番嘲笑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心灵空间变得狭小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心灵体验变得麻木了?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思绪不再那么敏感了?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想象不再有激情了?现实教会了我们用现实的目光来打量世界,而背负着这种目光,在很多的时候让我们心身疲惫。我们总是发现,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父母抱抱孩子,抚摸孩子,能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为其智力的发育起到催化作用。如果孩子生下来,就失去了与父母的皮肤接触,在其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性格孤僻、难于和别的孩子交往。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碌、家务多么琐碎,我们都要时常问自己:今天你抱孩子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