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王猛是苻坚的亲信辅臣,“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苻坚和王猛,可谓中国古代史上一对明君和贤相。正如当时秦魏公度曰:“苻坚、王猛、皆人杰也!”一苻坚(338—335)略阳临渭(今甘肃泰安东南)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坚“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七岁时,“聪敏好施,举止不踰规矩”。苻坚的祖父苻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认为“非常相也!”坚自幼好学,博览群籍,多才多艺,广结天下英豪,有经世济国之志。太原薛讚、略阳权翼初次见到苻坚也惊奇地赞叹“非常人  相似文献   

2.
古今史家均认为“骄傲轻敌”是苻坚淝水之败的重要原因。考诸史实,淝水之战前苻坚并无所谓“骄傲轻敌”问题。从苻坚一贯禀性看,他是一位注重儒学涵养、仁孝规矩、虚心纳谏的政治家,骄傲自大非其性格特征;从前秦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看,苻坚亦无骄傲轻敌之心,而对攻晋战争十分重视;苻坚战前的言辞并非一般的浅率粗直、骄傲自大的信口之辞,而旨在表明其政治愿望和攻晋信心,是企图达到激励将士的誓师性言辞。这些言辞并非毫无凭依,而是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内涵。通过苻坚和祖逖的比较,分析《晋书》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还可进一步了解《晋书》为苻坚定“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草木皆兵     
宋明明 《小朋友》2004,(11):2004
一个秋高气爽(shuang)的日子,秦(Qin)军的大队人马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dangdang)向南开进。这是苻(Fu)坚的队伍,要去攻打东晋。当初,苻坚的部下中,有人反对打东晋,说东晋有长江天险。苻坚豪气十足地说:“我有  相似文献   

4.
草木皆兵     
<正>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  相似文献   

5.
苻坚系前秦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氏族,于公元375年在众将支持下杀掉残暴的前秦皇帝苻生即位,去帝号,称“大秦大王”。苻坚是一个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者。特别是他在对待各民族的政策,这不仅为:“十六国”的多数统治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连不少汉族统治者也大有逊色。范文澜同志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423页)“十六国”中有不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苻坚和王猛     
对于苻坚和王猛,史学界一般多是持否定的看法,有的否定得多些,有的否定得少些。否定的主要理由认为:苻坚在北方的统治是少数民族的贵族对汉族人民的统治和他曾发动对江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淝水之战。我也是曾持这种看法的一个。但从苻坚一生的全部活动来看,对苻坚的这种评价其实是不够公平的。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对苻坚和王猛提出不同的评价,认为“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在“苻坚统治下的秦国,镇压豪强,休息民力,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这是和王猛的政治才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苻坚何以不顾王猛遗言,何以不顾众臣的极谏,不顾前秦政权的安危,不顾兵疲民惫、民有畏晋之心的现状,迫切要发动淝水之战呢?试从淝水之战前苻坚的征服欲入手,分析苻坚发动淝水之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9.
草木皆兵     
《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相似文献   

10.
苻融辨贼     
苻(fu)融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苻坚的弟弟。自小他就聪敏异常,19岁时便当上了冀州(今河北冀县)刺史,已是一州之长。一天下午,苻融和几个随从到街上巡视。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正>"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淝水落败后,诸族纷纷起事,苻坚一直宠信的羌人首领姚苌也举兵反秦,最后俘获苻坚。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一脸不屑,怒斥姚苌:"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这是"五胡"一说最早见于史端的记载。《过秦论》中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一说,这里的胡人,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  相似文献   

12.
苻坚乃十六国时期前秦之统治者。在其统治前期,独尊儒学,兴办教育。总结苻坚崇儒的经验,对研究十六国教育史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灵涂炭     
<正>1.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前秦比较强盛,后来由于国君苻坚经常对外发动战争,渐趋衰败。公元385年,前秦受到后燕、后秦的进攻,国都长安被围困,城里无粮,竟发生人吃人的惨事。2.苻坚退到五将山,后秦的国君姚苌派兵围攻,苻坚和随从十多人被俘,被押送到新平,囚禁在一个佛寺里。  相似文献   

14.
离散部落政策是有其发展历史的,在北魏道武帝之前就已经有人尝试通过离散原有部落来加强对该部族部民的控制.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曹操、苻坚在离散部落方面的尝试是完全可以纳入到离散部落政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的.阐释曹操、苻坚、拓跋硅等所施行的与离散相关的民族政策和措施,目的就在于以此来说明离散部落这一重要的民族政策正是由曹操、苻坚、拓跋琏等不同时期的统治者的共同努力而最终发展到北魏的相对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淝水之战以后随着苻坚的失败,前秦政权就土崩瓦解了,苻坚也于公元385年7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苻坚在十六国统治者中是比较好的,他实行了比较平等的民族政策及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以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那么为什么一次战役的失败就会导致整个政权的崩溃呢?  相似文献   

16.
前秦是氐族贵族联合汉、羌等族地主阶级建立起的封建政权。在苻坚统治期间,前秦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民族政策方面,苻坚推行了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民族政策,并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但形式上的统一并没有使前秦和诸民族的矛盾得到彻底的改观,苻坚民族政策的失误更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使之成为前秦国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苻坚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氐族人.他对汉文化有着很深的认同.尊儒崇德、隆遇儒士和对"大一统"的强烈追求.苻坚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汉人,而且对其他少数民族和政敌都带有极大的包客性.然而苻坚的这种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忽视了西晋以来不断升腾起来的民族意识的强固性,错误地认为自己主动向汉文化认同、以极大的包容态度对待各族士人民众,就会赢得他们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18.
苻坚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氐族人。他对汉文化有着很深的认同,尊儒崇德、隆遇儒士和对“大一统”的强烈追求。苻坚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汉人,而且对其他少数民族和政敌都带有极大的包容性。然而苻坚的这种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忽视了西晋以来不断升腾起来的民族意识的强固性,错误地认为自己主动向汉文化认同、以极大的包容态度对待各族士人民众,就会赢得他们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19.
苻坚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治秦及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以非常的智慧和胆识,毅然抛弃民族偏见,对各族人民实行以汉化为中心,优柔怀抚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对前秦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中国北方各族人民之间的接触、了解与融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苻坚实行汉化和戎民族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因素,综合考察苻坚实行汉化和戎民族政策的主客观因素,将有助于加深对前秦史及苻坚的研究与评  相似文献   

20.
论王猛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的谋主。他辅佐苻坚,整饬吏治,严肃法纪;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扫平前燕,完成北方的统一。在他任相期间,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前秦进行整顿、治理,使前秦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北方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前秦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