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有个性,报有报风。党报的个性是什么?党报同非党报有什么不同? 按照传统的观念,似乎只有党报才是突出政治的,是政治家办报,对非党报就没有这种要求。而政治家办的报纸,似乎只有严肃紧张,没有生动活泼;只能一本正经,不是平易近人。这种观念,同那时我们的报纸照搬老大哥模式,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工具”功能,忽视传播媒介的作用有关。因此,报纸的面孔就少了一点可亲性。现在的报纸已经面貌大变了,已经和颜悦色了。但是包括编者和读者在内,对党报应该办成什么样子,恐怕还有着某些不同的看法。中国的报纸,从读者对象来看,有综合性报纸与专业性报纸之分;从出版时间来看,有日报与晚报之别。一般地说,综合性日报基本上都是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2.
党的报纸都是为着动员人民,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创办的,都要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党报的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各个地方报纸由于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应该各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完成地方报纸所担负的任务。报纸特色从哪里来?什么是塔城报应该有的个性和特色?这是塔城报办报人员正在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塔城报恢复了以本地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报方针,注重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报道,使塔城报逐步  相似文献   

3.
党报的言论,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然而,要想保持自己言论的独特风格,也并非易事。新闻出版报曾在专门评论1989年各报国庆社论时,认为各报国庆社论的个性还是少了点。这种个性少了点,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未必没有必然的因素。党报之间的互相“抄袭”,是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河北日报发表了《让雷锋同志有户口》的言论后,很快,全国不少报纸便有类似文章相继登上版面。去年底,山东省开展大规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个省的不少地市报发的关于这一活动的评论大都同大众日报的评论如出一辙。这样的言论又怎么会有自己的个性?! 目前,此类现象还相当普遍。每当中央有大的动作或遇到重大问题,党报需要言论引导舆论时,就会  相似文献   

4.
迟全华 《新闻实践》2005,(11):14-15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自从九家县(市)报加盟浙报集团后,出现了新的一轮扩版热潮。九家县(市)报所在的区域都是大县,有些更有着百万人口。作为这个区域中最重要的报纸,如果每天只有对开四个版或四开八个版的话,确实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信息渴望。所以,扩版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在“扩版主要扩什么内容”的问题上,看法并不很一致。这个问题涉及到县(市)报在转型期的定位问题。县(市)报退出党报序列后应该朝什么方向转型,中央有关文件里虽然没有明确说,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不能再用过去办县级党报那样的方式来办现在的县(市)报了。明确了这个方向,就能解决许多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说报纸的读者定位问题,过去党报主要是办给各级干部看的,让  相似文献   

5.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也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党报姓党 党报是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党报二题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立足实际 明确特色 县市报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办出特色?我们认为,县市报最大的特色是:它是最基层的、离群众最近的一张党报,这是它与中央、省、地上级党报及其他报纸所不同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个性所在之处。根据这鲜明特色,要办好县市报,一个根本的、关系到县市报生存价值的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特色。而要突出这一特色,就必须增强其贴近性。 报纸的特色,是报纸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报纸需要有特色,因为有特色的报纸才能触发读者积极的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心理和有效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升腾起某种审美效应,进而使报纸的新闻价值得以尽可能充分的实现。报纸特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大报如此,县市报亦如此。  相似文献   

10.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是我国报林中的一支有生力量。特别是近两年报业集团、报纸期刊化等形式的出现,使报纸的发展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以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晚报和都市报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群,给地市党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告公司的竞争,使得地市党报的广告经营显得困难重重。此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令人开始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结果?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先有报,后有网。报与网的关系,大致有四种状态:一是只有报纸没有网络,这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古代、近代、现代报纸的漫长时期;二是报纸的网络版时代,网是报的影子,报上有什么网上就有什么,这个阶段不长,一两年至三五年不等;三是报网差异较大、网络既相对独立又依存于报纸,目前报纸与网络正属此状态;四是报纸与网络相依相融状态,这是未来时。  相似文献   

13.
省级党报是省委的机关报,这个特质决定了党报要时刻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来运行。但是报纸毕竟是新闻纸,新闻是立报之本。作为立报之本,新闻除了它的一般特性以外,在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如何确立自己新闻叙事的风格和个性。这种提法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党报的新闻话语体系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党报的言论,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然而,要想保持自己言论的独特风格,也并非易事。新闻出版报曾在专门评论1989年各报国庆社论时,认为各报国庆社论的个性还是少了点。这种个性少了点,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未必没有必然的因素。党报之间的互相“抄袭”,是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河北日报发表了《让雷锋同志有户口》的言论后,很快,全国不少报纸便有类似文章相继登上版面。去年底,山东省开展大规模农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怎样做,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许多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在讲课时,都特别强调通讯员要有强烈的版面意识,我认为这的确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因此,在给报社编辑部投稿件,一定要先认真研究一下这张报纸,分析一下各个版面。最起码应该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如:晚报、党报、产业报、企业报、专业报,等等。另一方面,每一种类的报纸都有自己的办报方针和侧重点以及版面风格。你还要知道,某种报纸它有哪些常设栏目,最喜欢上哪方面的稿件?自己要投的这篇稿件这张版是否已发表过同类型同内容的等等。如果你对这张报纸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点服务于某一行业、产业的专业报,只有办出具有这一行业、产业的鲜明特色,才能吸引读者,报纸也才有生命力.专业特色是专业报纸的立足之本.专业特色是专业报个性的体现专业报纸的专业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服务领域或行业、产业的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专业的“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也就越浓厚.因而专业特色是专业报纸的重要品格,是一家专业报纸区别于另一家专业报纸的标志.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色彩、风格和个性.各个报纸办什么特色,立什么个性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举办单位、报纸性质、技术手段、经济状况、历史传统、读者构成、队伍素质等制约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读者构成.它决定个性特色,也就决定编辑方针、办报宗旨.因此,专业报要突出个性、办出特色,首先就得研究自己报纸的读者构成.一般来讲,读者构成越单纯集中,其特色就会越鲜明突出;反之,读者构成越是复杂多面,特色就越难以显现.面面想顾,反而面面难顾.  相似文献   

18.
如今报纸种类越来越多,版面越来越厚,可有时读者却感叹,报纸的看头越来越小了.一些机关单位,有的报纸原封不动地被当废品收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是一些曾经以可读性、贴近性叫响市场、赢得读者的都市类报纸,也发生了新报直接进废品站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感到,代表两种报风的党报和都市报,似乎在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有人将其总结为:一些党报流于严肃呆板,八股之风始终改变不明显;一些都市报越来越八卦,有流向小报之嫌.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4○年2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曾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才能使报纸办得好。”事实确是如此,这样做既是党报同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好方法,又是依靠群众办好党报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报凡是这样坚持了的,就办得有生气,为群众喜闻乐见,反之,就不被群众所欢迎。前些年,有的报社曾建立了评报点,还有的专设评报员,编辑部的同志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给读者发信等措施,诚恳征求读者对报纸的意见,热切欢迎读者对报纸的监督,并在报上辟设《读者评报》  相似文献   

20.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闻手段,就必须以新闻为主体。任何杂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