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一段时间后,有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样对物理学习很不利。笔者对圆周运动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学生理解知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圆周运动”为载体,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设计.从单元教学分析和单元教学流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鲁斌 《物理之友》2020,(4):37-38,43
借助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进行课堂演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本文通过垒球、直升机模型等玩具的展示,激发学生研究圆周运动的兴趣;通过卷扬机模型的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定量研究线速度的大小;通过指尖陀螺和太阳能电动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角速度的概念;通过修正带盒的拆解、分析,介绍传动机构的模型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圆周运动”教学为载体,深入探究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为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供策略,找寻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路上开车或是骑车经常要转弯,也就是在路上做一段圆周运动,下面我就和大家探讨分析一下下面几种情况下在路上做圆周运动时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如图1,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F不指向圆心,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向心力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来的中学物理教学中 ,学生们对向心力的理解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 ,鉴于此情况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探讨 ,以供同仁们磋商。一、从对圆锥摆的分析中提出问题在分析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其受力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画法 ,从而对摆球所受向心力问题得出不同的两种结论。一种画法如图 (1 )所示 ,摆的质量为M ,受到重力Mg 和弹力T 的作用 ,由于摆球是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和切线方向上没有加速度 ,因此Mg 和T 的合力F 的方向指向圆心O ,F 就是M所受的向心力 ,由受力图可知 :F =Mgtgθ…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介绍,总结出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列举生活事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介绍一些让物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充满活力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杨红艳 《新高考》2006,(4):16-18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而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速度问题,也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时,为了描述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引入了线速度的概念。即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v=s/t(s是t时间内质点通过的弧长),其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我们知道速度具有相对性,那么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相对谁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笔者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教学策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推导说明教师必须从实际从发,分析具体矛盾,探索与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技点和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建新 《考试》2004,(9):39-40
圆周运动是一种重要的曲线运动。解题过程所用知识包括:受力分析、牛顿定律、曲线运动的条件、动量和能量等。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历年高考中很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遵循高考这个大方向教学的时候,授课过程逐渐变得清晰,让我们在课堂上不仅重难点突出,更主要的是授课脉络清晰,必考的题反复练,常考的题经常练,偶尔考的题遇到练,难以理解的题个别练,因为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他们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座右铭长大的孩子;他们是追求适合自我发展的新一代,他们需要被我们吸引,方能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具体实例,简述了如何求解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方法.探讨了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学好力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新课程背景下渗透STS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以此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磨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在介绍《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磨课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