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毫无疑问,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换句话说,"教过了""学过了"只是手段、过程,而"学会了"才是目的、结果。如果把教学过程当作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从  相似文献   

2.
杨华 《广东教育》2002,(1):84-8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蕴含深刻的道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学,把学习方法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寻找掌握符合自己实际的学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法指导,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起教师如何教更应该注重学生如何学,应该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的中心应放在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的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策略和效果。教材不是科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思考自己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不是去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一、教材处理的意义有效处理教材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基本功。它涉及"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这几个核心要素,对教  相似文献   

6.
<正>"少教多学"就其内涵而言,和传统教学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区分:第一,"少教多学"更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依存关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着眼于自己如何去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去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按照自己的意念去教育学生,而不顾及学生自身的感受和兴趣,导致教与学之间出现断裂。"少教多学"的基本教育理  相似文献   

7.
教学不等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或者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在社会进入"后喻文化"时代、教育日渐民主化的当下,教学冲突已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学冲突具有促进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积极功能,但教学冲突的积极功能不是必然的,而是可能的,教师与学生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冲突,而不是教学冲突自身,决定了教学冲突能否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教是暂时的,学生的学是长期的。我们要着力于为了不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说:"(教师)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要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又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言辞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相似文献   

9.
薛莺  陈锋 《教师》2013,(13):53-53
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怎样教,更关注学生怎样学,学会了什么?其核心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心参与"。陶行知先生研究的"小先生制"原来是要让小孩子利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去教周围的人,以达到推行大众教育的目的。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宽"小先生制"的教学内涵,利用"小先生制"不仅让学生在民主、平  相似文献   

10.
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本文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教师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重视解决教学问题,把教师要"学会教"和学生要"学会学"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在我国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教育学是人学,教育学人更需要真诚。只有怀抱真诚的人,才能发现教育的真相,才能通达教育的真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和教师说道:第一,当你获得了教育学学位,不要太自大,我们只懂了点教育学,而不是懂得了真正的教育。第二,我们只学了点关于教书而不是育人的学问。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第三,我们学的是"教人",其实还要我们"教己"。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唯一的路径是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实现教自己,即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大多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课堂上机智灵活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就当前的教学理念来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定应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究竟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法定“教”法,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如何逐步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此,我想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这一精辟的论述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开拓思路,自觉地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有关教育专家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课改工作也提出:“现在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题词之一。尽管我们不能说教育质量的高下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会与否,因为教育过程的质量同样重要,然而",学生是否学会"的确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之一。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是大家都懂的。可是,绝大多数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与习惯。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方面来讲的,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17.
赵禹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3-164
教学生学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而在高校中对其关注不够。但是,在高校中教学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教学生学是教学的根本职责。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教师也有对教与学运用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生学"加以重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生学",认识到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1.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为本,就是依靠学生自学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课前的“点拨“引导”和学生课中的“合作”“交流”有效结合.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学会学习呢?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的。教是学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发展潜能。而学生学会了学习,又是教的目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课堂教学起步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要做到"目中有人",这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的学要适应教师的教。教学就是要研究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怎样为了学生的"再学而学"奠定基础。备学生的已有认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备课也不等于单纯地非得写教学详案。不会备学生已有认知的老师,其上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