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4、5节内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足以看出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不仅能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更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理解标量和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等.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力是矢量,所以力的合成与分解应选择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符合代数运算法则.如何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相信这一点,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课本上关于这个实验是用橡皮条和钩码来完成,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为便于演示和作图方便,这个实验的分力F_1和 F_2与合力 F 应为整数,如课本插图中 F_1=3,F_2=4,F=5,这样一来,F_1与 F_2间夹角,及F_1、F_2跟 F 的夹角只能是特定的值.要做好演示,课前必须反复实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一次“科学探究: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说课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猛然听到一句发聋振聩的发问:“你怎么知道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就一定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是五边形、六边形?”说课者和在场的人也都陷入沉思:验证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抹之不去的“允许范围内”的误差,使人存疑。嗣后笔者翻阅大量书籍,搜玄钩沉,披沙沥金,终于查清其来龙去脉。现呈奉于下,舛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邢刚 《教师》2015,(10):104
一、导入新课
  提问:①什么是力?②你看得到力吗?力有颜色、形状、体积吗?③那我们怎样来研究力?④力有哪些作用效果?⑤要使物体产生相同的效果,可以怎样施力?归纳总结: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体育、科技前沿、生涯规划等元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6.
李雪洁  赵维和 《物理教师》2011,(9):35+37-35,37
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但学生由于缺少矢量方面的知识,往往觉得很困难.书上给出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所用的器材包括: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中,运动学、力学、电场、磁场等模块都应用到了矢量运算法则,而高中生首次探究矢量运算法则便是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与理论结果的吻合度如何,对矢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后续在其他模块中的应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传统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偶然误差,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方案,使得实验结果精确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力的合成》教学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通过“观察与实验”、“合作与交流”、“展示与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分解教学的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力的合成>教学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通过"观察与实验"、"合作与交流"、"展示与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分解教学的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众人划桨开大船,说的就是多个人的力合起来划动船桨,可以让装满货物的大船开动起来,这看起来很神奇的力量,其实我们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小实验模拟出来. 活动目的 制作力的合成仪器. 活动器材 两根废旧圆珠笔里的弹簧,棉线若干,木板两块,铁钉几枚,弹簧测力计两个,铁锤一个. 活动步骤 1.将一块木板竖着钉在另一块木板上,在竖木板上钉一枚铁钉,做成如图1所示的支架; 2.将废圆珠笔上拆下的两根相同的弹簧连成一条,挂在铁钉上,沿着弹簧下端所在的位置竖直向下在木板上标出等距离的格子.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上分别系上棉线,棉线的另一端系在弹簧的下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教学生学好“力的分解”,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两个问题:1.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演示,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进行归纳.主要这样几种:三角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律、正交分解、作图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阐述了“力的合成”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在以此为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的三雏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何文周 《物理教师》2010,31(3):38-38
1问题提出 人教版新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我们通过实验得到分力与合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紧接着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第4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64页)中辨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却难以让自己心悦口服;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倡导"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nling),他的出发点在于从小培养科学家,用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重视培养迎合社会顶层需要的尖端人才.发现式高中物理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和求证知识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发现式"学习不是非得寻求人类尚未知道的事物,指的是学生用自身的头脑亲自获取或通过小组合作获取知识的一切有效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教学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节课设计的初衷从日常教学入手,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积极思考、协同合作、交流反思,进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假设并验证,形成结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向萍 《物理教师》2010,31(2):23-24
“力的合成”实验是高中物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对帮助学生学习“非直线上的两力合成的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上完成“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内容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完成这个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相似文献   

18.
卢玉龙  邵云 《物理教学》2023,(10):52-54+51
力的合成与分解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诸分力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因而力总是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速度不能随意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所得合速度或分速度很可能没有意义。速度可以在任意方向投影得到该方向上的投影分速度。夹角任意的两个投影分速度一般不相互独立,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但是可以按照一种所谓的“投影矢量‘合成’法”得到原始速度。只有当两个分速度相互独立或者相互垂直时,它们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得到合速度;逆向的合速度分解亦然。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教学过程是再现科学发展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物理教学要在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教学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设计从日常现象贴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收集数据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验证,形成结论,最后通过集体交流评估,不断完善方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