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色描写引人入胜,脍炙人口。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抓住特色,描写具体首先,抓住“百草园”景物特点,精心刻画,或展现景物的色彩:有“紫红的桑椹”:或抓住声音的特点:有蝉的“长吟”;或勾勒景物的形状:有“何首乌臃肿的根”;或揭示事物的味道;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相似文献   

2.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围绕写景中巧抓特征,体现景之美;调动感官,展示情之美;多重角度,尽显韵之美;三个方面,为学习景物描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六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它以形象地描绘儿童心理、儿童爱好、儿童情趣为特色,博得了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鲁迅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如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将其列入成长单元,意在让学生探索鲁迅的成长足迹,了解春光中的童真,冬天里的童趣,玩耍中的幻想,学习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汪明德 《青海教育》2010,(11):28-28
细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特点是:在记叙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百草乐园童趣无限的喜爱和对三味书屋枯燥的厌烦,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创造了情境交融、含蓄生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大师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童年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 ,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 ,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 ,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 ,但毕竟孤独 ,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 ,无人解答 ;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 ,多有束缚 ,等到熟悉适应以后 ,却是朋辈相乐、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原来恐惧的学堂竟是快乐的天堂一般。文中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 ,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就连被老师喜爱时那种得意和骄傲的神气…  相似文献   

8.
魏雪枫 《教师》2014,(2):127-12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是历来初中语文课堂中必学的传统篇目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本文主题方面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学界对“三味书屋”的争议,这一课我特地安排了个性解读。一个学生说“我眼中的三味书:屋是一个读书的天堂。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想象出三味书屋有小溪围绕、绿水潺潺。同时文中还写到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园中有腊梅花、桂花树等,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幽雅,适宜读书。”另一个学生说道“我认:为三味书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地方。从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以看出。特别一个‘只’字,说明在三味书屋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能不枯…  相似文献   

10.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突出中心和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抓住理解作者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目的这个难点。对教材重点的处理:①百草园景物描写一段文章,具体、生动、形象,放录音训练学生听力。②“美女蛇”的故事,趣味性强,符合少年儿童口味,指导学生演讲故事。③冬天雪地捕鸟一段,用词精当,生活气息浓厚,饱含儿童情趣,指导学生笔述。  相似文献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四川省南溪县第三初级中学郭理坝过渡最基本的作用是衔接上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过渡,是从情感上衔接上下文的。一、由“现在”到“那时”的过渡,定下了赞美百草园的感情基调。“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相似文献   

12.
对旧中国反动教育制度的抨击,是鲁迅对整个旧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领域始终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所以,鲁迅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也都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1926年9月写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这类文章中极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一向是被看作“以揭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为中心”的。至于它的表现手法,则一直是突出“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统观《朝花夕拾》所收的十篇回忆性文章,从内容看,有的侧重于揭露批判,有的侧重于美好生活的回忆,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明显属于后者。从体裁看,虽统称散文,但它们的格调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类,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等,杂文的味道较重,讥讽鞭挞的意思很显著,有的大部分是针砭时政,回忆甚至只是引子,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15.
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绘得生动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我们已经体会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1原注:〔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   〔按〕木莲不是灌木,是乔木。《旧唐书·白居易传》:“居易在郡,为《木莲荔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木莲大者高四五丈,巴民呼为黄心树,经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木莲果实穗球形,鲁迅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2原注:〔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按〕“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是识破了美女蛇的机关。美女蛇唤读书人,读书人答应了,夜间便可以来吃这人的肉,所以向…  相似文献   

17.
(课前,配乐循环播放一组童趣图片。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一张张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图片,不经意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啊,犹如一幅五彩的画卷,飘过我们凝眸的双眼;童年,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缠绵于我们多情的耳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18.
问:本文“注解”说了“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屋后的园子”,不大具体,能有补充材料么? 答:一九一九年周家把百草园连同房子一起卖给朱阆仙以后,全部拆掉重建造。朱很迷信,怕周家败落的穷气带给他,在重新建新屋前深翻周家三尺地基,称之谓“挖穷气”。然后,新建一个大宅园。据周建人的《关于在绍兴的鲁迅故居》所述,“后面的·百草园’,原来是一块不大的小菜园。朱阆仙把它扩建为有饮酒亭、假山、鱼池、翠竹花草的大花园。鲁迅在作品中讲到‘百草园’时,曾提到有个‘梁界’,这块石界还在原地方,石界东边的一小块,才是原来的‘百草园’”。(《回忆鲁迅》页一七八) 问:文的开头“连那最末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20.
1.动词的妙用。例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例2: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