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在乌拉圭的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东方之角市,人们也称它为东角市。在东角市的东南端,依山傍海地坐落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人们称它为“村落居”。“村落居”整个建筑通体洁白,人们又称它为“白房子”。白房子的主人是乌拉圭著名绘画大师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罗。初见到巴艾斯,很难相信这位绘画大师已经年逾八旬。大师身体健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不善言语,但人们从他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村落居”、私人博物馆、画廊及其收藏室的作品中,可尽窥其天才的艺术造诣。巴艾斯1923年出生于乌拉圭的蒙特维亚市。受到从事艺术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红军造币厂坐落在井冈山市上井村。从外表看去,无非一座普通民宅,没有围墙,灰色尖瓦顶,一色黄墙壁,传统三进的客家式建筑;就质地而言,就是一所土坯房。其古朴陈旧的大门上方,有萧克将军题写的“红军造币厂”红匾。  相似文献   

3.
刘景明 《寻根》2009,(4):46-48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那里的村落按当地风景名胜、古迹所在地划分为上堡、中堡和下堡。靠近有“小庐山瀑布”之称的河连山“老狮喷水”瀑布的那方村落叫上堡,毗邻四季清泉不绝、水温均衡不变的“热水湖”温泉的那方村落叫中堡,相传一位仙人下凡骑着牛在一处山石楔下“仙牛甲”的那方村落叫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  相似文献   

4.
园林美景以饱眼福,佳肴美馔以饱口福。人们到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设宴,把这两种享受结合起来,以增添无穷乐趣。这类饮食方式称为“野宴”或“游宴”。游宴比起室内宴会,饮馔可能会简朴一些,但却别有一种滋味,另有一番情趣。晋人郭璞有一首无题诗,叙说了春日的游宴,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野趣。诗云:“高台临迅流,四座列王孙,羽盖停云阴,翠郁掩玉樽。”晋代名士的竹林之游,还有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兰亭会,都属于这种游宴的范畴。唐代是我国游宴风气最盛的朝代之一。1987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发现了一座中唐墓葬,墓室东壁绘有一幅壮观的宴饮场面,…  相似文献   

5.
何建木 《寻根》2012,(6):77-87
漳村又名漳溪,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漳溪南岸,距县城紫阳镇约15公里,为多姓氏聚居村落,现有人口500余人.漳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主要聚居王、单两大姓氏,民间有"三王两单"之称,即三支王姓(祖源均为武口王村)和两支单姓先后迁入此地.随后又有邵、滕、张、江、金、程等姓氏迁入,清中叶最盛时漳村人口多达千余户.在三支王姓中,第一支是由6世王元可从武口王村迁至管溪,后第8世王守宣二迂至婺北浙源西坑,18世王寿泗三迁至漳村长寿里,21世王证明、王志明兄弟四迁至漳溪(即漳村);第二支由12世王真从武口王村迁至松墅,复迁至浙岭,22世王兴保、27世王仲千先后迁至漳溪;第三支由9世王惠迪从武口王村迁至县治昭义坊,22世王福尧迁至婺北金源山头,25世王承裕于康熙三年(1664年)迁至漳溪.  相似文献   

6.
施长海 《寻根》2010,(4):101-106
在浙江余姚龙泉山的南坡,有一座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两层楼房,叫中天阁。中天阁始建年代不详,光绪《余姚县志》将其列为明代“古迹”,其名取自唐代方干《登龙山绝顶》“中天气爽星河近”句意。这里曾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讲学处,也是清代著名的龙山书院的旧址。  相似文献   

7.
王萌 《寻根》2009,(6):111-112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明祖陵坐落在江苏北部的盱眙县 ,位于洪泽湖的西岸 ,是朱元璋为其高祖、曾祖、祖父建造的一座大规模陵墓 ,素有“明代天下第一墓”之称。据《帝乡记略·建置》记载 ,明祖陵建有“皇城正殿五间 ,东西两庑六间 ,东西具服殿六间 ,值房十间” ,以及神厨、神库、宰牲堂、斋房等各种配房。除外还有楼台亭榭、金水桥等建筑。史料还有祖陵皇城为砖石结构 ,内城为夯土版筑 ,周长四里十步 ,外圈土城为九里三十步 ,城内广植松柏等记载。可惜的是 ,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 ,在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 16 80年 ) ,被一场特大洪水所淹没。从此 ,明祖陵与泗州城从人…  相似文献   

9.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的福州是座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沿海郊县是天然鱼仓,内陆山地树木葱笼,花果遍野。福州于公元前202年开始筑城建制,公元725年因城西北郊有福山,遂称“福州”。900年前,为了抵御百年末遇的旱灾,城内遍植榕树,以至“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有“榕城”之称。福州文化兴盛于唐朝。开元年间,福州出现了修书和出版机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并设有庙学。“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昌,至来日益昌盛”。唐文宗开成年间,有萧膺等4人及第,朝土诗赞:…  相似文献   

10.
张清美 《寻根》2023,(5):121-128
<正>对于村落中的民众来说,村落是他们经验世界的起始与载体,塑造着他们对于自身与周边世界的看法,凝聚着地方社会的集体认同与自我表达。村落中的民众与地方精英往往会有意识地建构村落历史,塑造村落形象,赋予村落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村落在村际社会重要地位的同时,增强村落内部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这样的过程往往会形成一套独特的地方话语体系,它们隐于村落生活中,背后蕴含的是某地独有的“地方感”。对这一体系进行挖掘,有助于我们穿透表层,更加了解地方性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萌 《寻根》2008,(6):111-112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以家庭为单位构成的村落中,“门”所具有的出入开闭功能,即使家庭庭院与村落联成一体,又使每个家庭庭院在村落中具有元素的独立性。历经千百年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院落出入口的“三滴水”门楼,既壮观秀美又坚实永固,既在物质层面上起到出入开闭、实用安全的作用;又在精神层面上起到彰显房主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作用。闻名于世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建筑样式就是明清时期成熟固定的白族建筑经典。“三滴水”门楼就是适应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匹配的需求,为满足白族彰显身世和经济实力的精神需要而产生、发展、完善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的。  相似文献   

14.
刘经富 《东方文化》2003,(6):125-130
眉毛山(旧称弥王山)是江西修水县(清代为义宁州)东部的一座大山,主峰海拔1198米。旧属泰乡七都一部分。同治十二年版《义宁州志&;#183;地理志》“弥王山”条云:“(弥王山)在州治东南四十里。其山东南横亘安乡,西北绵衍泰乡,为安泰诸山之租。峰高顶平,纵横几数十里。冈陵蜿蜒,中多村落。  相似文献   

15.
涂慷 《寻根》2014,(1):49-54
中国传统建筑以屋顶、柱梁、台基为三要素,其构成与形状力求符合“天人合一”的原则。以树木结构而言,树干就是柱子,横枝化为栋梁,树叶形成屋顶,植根于大地犹如建立台基。于是,柱列成行,栋梁交错,屋顶崇伟,台基稳固,一栋建筑宛如一座森林。  相似文献   

16.
乔顿村的过往车辆比200年前少多了。那时,乔顿村位于通往朴次茅斯主干线的右侧,如今A31号公路和A32号公路汽车均已绕道而行。象乔顿这样的村落在英国已寥寥无几。19世纪初,一位过往行人这样说:“我从公路上路过时朝乔顿村一座房舍的窗子望去,瞧见房内一家人正进早餐,十分恬静而又舒适。”这家人就是孀居的奥斯汀太太同她的女儿卡桑德拉和简。  相似文献   

17.
田青 《中国文化》2004,(21):168-170
近读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在《书魏书萧衍传后》一开始,先生引了《魏书&#183;萧衍传》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侯景之乱”的主角侯景“戏侮”被围困台城的萧衍说:“城中非无菜,但无酱(将)耳。”  相似文献   

18.
裴伟 《寻根》2011,(1):93-96
江苏镇江城南10公里马鞍山东麓有一村落,名“驸马庄”。驸马庄的得名,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传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收认义女后,其丈夫就成了驸马,故而“白马庄”在民间就自然更改为“驸马庄”了。  相似文献   

19.
萧公权先生说:“盖中国政治思想者,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产物,而同时为二者不可割离之部分。吾人如欲彻底了解中国之文化与社会,自不得不研究中国之政治思想。”所谓“文化与社会”,可以抽象的理解为“物质与精神”,而政治思想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既不脱离政治生活,又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另外,政治思想是附着于政治思想者...  相似文献   

20.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大余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9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是木兰生态旅游区内发育最成熟、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村落标本。大余湾有着绵衍久远的家族源流,人文积淀厚重的区域环境,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