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毛亨为《诗经》作传注,世称《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系统地对《诗经》进行评注的著作。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郑玄(公元127—200)为《毛传》作笺释,世称《毛诗·郑笺》,或简称《郑笺》。在《毛传》和《郑笺》对《诗经》的评注中,保留了许多古词、古义和古代的文化、典章制度,是我们据以研究《诗经》、古代文化和训诂学的重要文献。郑玄为《毛传》作笺释的宗旨,据郑氏《六艺论》所说是“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看来到了东汉时代,有的人对《毛传》已不甚了解,故“义若隐略”,需要加以“表明”。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郑氏对《毛传》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和全盘接受,郑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说“如有不同,即下己意。”  相似文献   

3.
韩峥嵘、张利文二位先生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举证有六”得出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所以,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也,并非孔颖达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也。“疏不破注”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正义》并非总是守成,对《传》《笺》往往有所补充,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也不乏新意新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陈免所著《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是一部疏解《毛传》的集大成之作.它汇集了清人《诗》说精华,又有许多独创,在《诗经》研究史上功绩卓著,向为士林所重.《传疏》是《毛诗》训诂著作,胜义俯拾皆是.与同时同类著作如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在训释《毛传》的同时,系统全面地对全《诗》经传作了精审的校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关关睢鸠”,众所周知是《诗·关睢》的开头一句。对这“关关”如何解释?千百年来的学者注家尽管对《诗经》笺传疏注、注释译解难计其数,各种意见可谓繁杂纷歧,但各家对这“关关”的解释,却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诗》毛传:“和声也”;鲁说:“音声和也”;《玉篇》:“和鸣也”;《广韵》:“二鸟和鸣”;朱熹《集传》:“雌雄相应之和声也”。从明清直到现今的注家学者们,全都毫无例外地接受了传统的解说,只有少数古诗今译本出于韵脚变化的需要,把“关关”译为“对唱”。说法虽然不  相似文献   

6.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三、两宋 3·1从三国到两宋 三家《诗》渐衰,《毛传》《郑笺》独盛以后,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家总在这个里面打圈子。如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等申述《毛传》,非难《郑笺》,王基作《毛诗驳》,反对王肃,这些著作都没有保存下来。吴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于考订名物颇有价值,这部书至今  相似文献   

8.
陈奂《诗毛氏传疏》中的校勘内容主要包括校正《毛传》中的讹文、夺文和衍文;还兼及校正其他书籍的错误。就校勘方法而言,陈氏运用的校勘方法主要是“以传校传、以诗校诗、诗传笺互校”,同时以材料为依据,归纳汇证,融音韵、文字、训诂于校勘之中,多角度地进行理校。  相似文献   

9.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也串讲文意,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 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描述汉代初年汉族句式的某些面貌,评说《毛传》对句法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作毛亨)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毛亨在注解词语的同时,也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观念。历代研究《毛传》,多从词汇方面揭示其价值,而对于蕴含其中的语法观念、语法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拟从句法方面研究《毛传》,试图揭示其在语法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也串讲文意,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历代研究《毛传》,多从词义方面评价其价值,而对于蕴含其中的语法观念、语法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描述汉代初年汉语句式的某些面貌,评说《毛传》对句法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3.
吴万钟 《天中学刊》1998,13(6):38-44
对《诗经》诗篇中借自然他物抒发作者情怀的诗篇,《毛传》标了兴,并对其中一些诗作了兴义的注解。郑《笺》对此在很多地方附加兴义的解释。《传》和《笺》的这种解释往往把兴象的意义与人事联系起来。这种兴句解释的思维模式可以在先秦人们对自然景物进行的思考中找出其思维模式和内容的渊源,也可以看出战国末汉初形成和发展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因素,和自然变异与统治者的失政互相联系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唐代经与传有别,传的地位低于经,疏经释传的义疏类著作地位更低,《毛诗正义》即为其一。唐代明经科考涉及《毛诗正义》的题目很少,且多在首卷中。《左传正义》和《文选》李注等解《诗》存在与《毛诗正义》相异之处。《文选》李注、《史记索隐正义》等均有征引《毛诗正义》原文者,但通过版本比勘和义理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引文都是后世羼入,非唐人直接引用。唐钞本《毛诗正义》存在文字错讹、缺漏、倒置以及整段缺文现象,均非善本。总之,唐代《诗》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是经文及《毛传》《郑笺》,《毛诗正义》受重视程度较低,其经典地位还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15.
1 填空题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和代表《楚辞》的并称为“风”“骚”。2 )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 ,鲁诗创建最早 ,影响也最大 ,它的创始人是鲁人。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 ,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 ,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毛诗是鲁人和赵人所创 ,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 ,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3)东汉末年 ,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 ,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 ,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在《毛传》、《郑笺》之后 ,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 70卷《》 ,是唐代…  相似文献   

16.
(十一)“思服”是同义复用《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下册注云:“思服,怀念。思是动词词头。服,通‘伏’,隐藏,指怀念。”按,“思”字毛传、郑笺无注,朱熹《诗集传》无注,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亦无注。可见,他们都不把它看作语辞,不然,当注“辞也”、“语辞”之类以明之。“古人自有复语”,《诗经》更是“普遍多见”。有人作过统计,“诗三百”单音节同义复用现象多达一百九十六见。“思”字在《诗经》中用作语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句末等不同位置,可用于动词前,形容词前  相似文献   

17.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文考辨了《潜夫论》中的“微察”一词,对前贤的看法提出己见。《边议》:“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而圣主之所独断。”按:其中“微察”和“独断”相对成文,皆为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受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徐邦达作于1976年4月稍后的《贺新凉》以"迂儒"的"韦编脆绝"与"郑笺毛传"反衬《红楼梦》"字字珠玑串",合情合理。其中"郑笺毛传"与顾随《木兰花慢》中的"高密笺经"同指郑玄的《毛诗传笺》,但一贬一褒,用意迥然不同。周汝昌先生认为徐词"郑笺毛传"云云是"葩经文采寓研红",与顾词"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即同为称赞《红楼梦新证》之作。这一论断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人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充分利用诸版本中的异材料,综合运用字学、词义学、语法学、音韵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训诂学理论以及版本、校勘等古籍整理的研究手段,考释了《游夫论》一书中的130条词语,对汪继培笺(以下简称汪笺)和彭铎校正(以下简称彭校)中的疏误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574—648)主撰的一部疏释《诗经》《毛传》《郑笺》的鸿篇巨制,其中蕴含着大量可贵的语言材料;但由于篇幅浩瀚,后人的研究工作还作得很不够。本文就《毛诗正义》疏经语言中一个突出的语法现象——“然”词尾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