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闻荟 《编辑学刊》2012,(2):57-60
本文介绍了十种编校工作中常见的差错。包括:年份缩略形式、"以上"与"以下"、"貂蝉"的名字、杜甫的"死不休"、"不尽人意"的结构、"幺"和"么、"囹圄"和"囫囵"、"龃龉"和"龌龊"、"有否"的规范、"与否"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108."青"与"轻"。"年轻力壮""年轻人"中的"轻"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中的"青"不要用"轻"。109."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重新起用老干部";"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起航""启航"都可以用,但现在一般多写作"启航"。110."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9):12-15
通过对"诏书"、"文书"、"起居注"、"典谟"、"文案"、"文籍"、"图籍"、"文簿"、"黄籍"、"簿书"、"簿籍"、"书牍"、"典册"、"案牍"等文档名词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可见,南北朝时期多数文档名词实现了出现次数和频率双增长,文档名词的特指性和文档范围内的通用性都有所增强。"文案"、"案牍"两词的出现,"诏书"、"文书"、"起居注"含义的渐趋固化和成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发展演变的重要事件。南北朝时期的文档名词可划分为"书"、"文"、"籍"、"案"、"簿"、"牍"、"典"六大族类,它们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早期的"内参片"现在人们提到"文革"期间的文化现象,常常会出现"内参片"这个词汇。"内参片"是"内部参考影片"的简称。其实它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了。但是,"文革"前的"内参片"和"文革"中的"内参片"含义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证,汉代佚名《古诗三首》之二"采葵持作羹"的"羹"是"糜"字的讹字。根据《说文》,"鬻"本是"糜"的异体字,东汉属支部;读觉部的"鬻(粥)"本来写作""。后来"鬻"训读为"",于是有了觉部读音。觉部的""后来废弃不用了,专用"鬻"来记录,这个"鬻"省写作"粥",沿用至今;"鬻"记录的读支部的原词后来专门用"糜"字来记录。"采葵持作糜"原作"采葵持作鬻",此时"鬻"是"糜"的异体字,属支部,跟"羹"的《说文》正体""字形相近。流传过程中,"采葵持作鬻"讹作"采葵持作",进一步写成"采葵持作羹"。  相似文献   

6.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8):7-10
从对检索到的两晋时期的"诏书"、"文书"、"簿书"、"文籍"、"图籍"、"黄籍"、"典册"、"典谟"、"簿籍"、"典则"、"起居注"、"牍"等12个文档名词分析可见,两晋时期文档名词双音化的趋势更趋明显。其中,"诏书"、"文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黄籍"等新出现的名词也值得关注。此外,两晋时期主要有"书"、"文"、"籍"、"簿"、"典"5个文档名词族类,并各具明显的族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宜侯见于西周重器宜侯吴簋,其封地所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宜侯吴簋铭文所载,宜地位于"东国"之内。"东国"意为东部地区,亦可称为"东土"。从传世文献看,西周"东土"所指有二:一为陕县以东的区域,可谓广义"东土";一为成周地区以东的区域,可谓狭义"东土"。金文中的"东国"与"南国"、"中国"、"内国"并见。表示方位的"内"与"中"概念近似,"内国"应即是"中国"。"东国"名东,"南国"名南,都是以"中国"为中心。金文中的"东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狭义"东土"。此"东国"东抵于大海,西止于黄河,南不越淮水,北不逾九河。宜侯封地当于此间寻找,洛邑边鄙说、丹徒说、宜阳说、阳平乡说和仪征说均可排除。  相似文献   

8.
杜氏图书分类思想经历了科学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三个重要时期。尽管"主义"随时代在变,但"科学"精神却贯穿图书分类学术的始终,其图书分类思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主义"与"科学"的变奏史。因追求"统一"而寻求"主义"引领,因坚持"标准"而不离"科学原则"。虽然呼唤"主义"的指导,但"主义"指导是有条件的,"主义"必须以"科学"为前提。对待杜氏图书学术思想的这种演变,应该有一种辩证的历史态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新青年》的"偏激"逐渐成为一个"常识"。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聚焦《新青年》"双簧信"的"造假"、同人的"骂战"行为以及"不容讨论"的言论态度,可以发现,林纾及后世学者采用的道德评价视角是《新青年》"偏激"印象得以生成的重要原因。与林纾使用的"失效"的旧道德不同,后世运用的则是"隐匿"的"新"的"职业道德",而在"新道德"的审视下,"双簧信"的"公然造假"、"公器私用"以及同人"不容匡正"的言论态度必然呈现出"偏激"的"面相",这就让"偏激"逐渐演变为关于《新青年》的"常识"。  相似文献   

10.
应为"欢度春节"。"渡"与"度"都有"过"的意思。但要细分析,"度"是指时间上的"过",指过日子,如欢度新年、光阴没有虚度、度日如年(从"度日如年"来看,"度"的"过"还不是指"过"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了蒋泥关于老舍的评传。老舍,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蒋泥从他的"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等入手,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本文谨就老舍与胡风的过往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台湾的"修宪"议题逐渐被炒热,有关"修宪"的主张也纷纷出笼,本届"立法院"最早提出"修宪案"的是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他在2013年提议废除"监察院",并于"立法院"增设"人权监察使",增设"国家审计委员会"等提案。目前"立法院"已经有11个成案的"修宪案"。不过和以前的"修宪"一样,本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修宪"问题上的角力同样是一个充满利益算计的博弈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台湾政  相似文献   

13.
"象刑"只是《尚书·尧典》"象以典刑"含义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应有"典"、"刑"以及"象刑"、"象典"的内容。"典"产生于原始宗教崇拜,是祭祀活动仪式准则的规范化;"刑"以祭祀和"典"为依托得以规范化。"典"、"刑"构成原始社会主要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档案馆的"五位一体"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对其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在其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一方面又要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各个击破。在"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积淀"与"即时"、"本职"与"拓展"、"分工"与"合作"等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新闻工作者队伍,成为采访一线的记者。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姑父"离他们越来越遥远,更遑论一下子弄清"堂叔"、"堂婶"、"表叔"、"表姨"、"表舅妈"这些转了几个弯的亲戚关系了。  相似文献   

16.
劳申 《编辑学刊》2015,(3):49-53
问:"国事"与"国是"的区别在哪里?答:每到全国"两会"召开,总会谈起"国事"与"国是"。有人甚至认为"国是"是"国事"的误写。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词。它们有三点区别:第一,词义的指向不同。凡是国家层面的事务,无论大事小事,皆可称"国事";"国是"则专指涉及根本利益的方针大计。这就是说,"国事"遵循"国  相似文献   

17.
门(門)、宀     
47门(門)48宀47门"门"的附形部首是"門"。由于"门"是由"門"简化而来,从本源上说,"門"是主部首,所以本文以"門"为主进行阐述。"門",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变化不大。即便是简化字"门",外形上与"門"也是"门当户对"。从甲骨文中不难看出,"門"是由两扇单门板(称之为"户")组成。由此看出,古时候,"门"与"户"还是有些差别的。"门"常用于实物大门,  相似文献   

18.
传世文献和部分金文文献中的"元子"一词,通行工具书一般解释为"长子"、"首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等,也有学者提出了"元子"中的"元"应训为"善"的意见。本文通过对1987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出土的春秋时期可忌豆铭文"元子中(仲)姞"等内容的研究,认为以往的解释过分强调"长子"、"首子"、"嫡长子"等层面的含义,训为"善"的意见也有可商之处。先秦、秦汉文献及出土资料中"元子"一词强调的只是"嫡庶"的观念,与是否为"长子"、"首子"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限于"嫡长子",其他"嫡子(女)"也可以称为"元子"。"元"在训"首"之外,具有"嫡"的涵义,是在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文中对部分文字形体的隶定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38.淮河流域的"颍河"和地名"颍上县",不要写成"颖河""颖上县"。139."授予"与"授于"的着眼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如"向王队长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授于"则是从被授的东西着眼,如"把先进个人的称号授于王队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调查了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数字身份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方式对312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数字身份包括"友谊驱动"、"新媒体素养"、"网络公共文化"、"兴趣驱动"四个因子。其中"友谊驱动"是青少年网络参与的主要类型。在数字身份的四个维度中"友谊驱动"和"兴趣驱动"都对"新媒体素养"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友谊驱动"对"网络公共文化"产生直接影响,"新媒体素养"和"网络公共文化"之间没有直接作用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