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构架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清末民初的一代学人首先接受的是"旧学"对其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钱玄同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以儒家经典和传统学术为核心,看不到"西学东渐"之风的任何影响。钱玄同最初被迫接触他所反感的"新学",不过是为了应付朝廷科举考试的"趋新"变化。在晚清的最后岁月中,"新学"已成为"时学",是另一扇"利禄之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民族,"新学"的价值似乎都首先在于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谋生手段。在钱玄同由"旧"到"新"的转变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仍是传统文化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因素,是"新学"中的旧学成份最终打动了钱玄同。从表面上看,仅仅两年功夫,钱玄同就完成了由保皇派到维新派再到排满革命派的激变。但这三种看似水火不容的政治态度所依托的思想根源却大体相同,均与钱玄同从小接受的旧式教育息息相关。亦新亦旧,亦激进亦保守——这种矛盾混乱的内心状态正是清末民初许多中国知识人的精神常态。  相似文献   

2.
先秦至唐宋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狐是原始图腾的形象,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征兆,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至尊至善的灵兽瑞兽,在正统典籍文献中多得赞颂.作为淄博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瑞狐文化成为地方政府宣传和关注的重心,形成一套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