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希洁 《江苏教育》2006,(7B):23-24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熟悉又陌生的风景。说它熟悉,是因为历经这么多年对其的喋喋不休,几乎不会有人怀疑其优势;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倡导情境,有时却跨越了情境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品质属性——情;说它是“景”.主要是因为有些老师以为精彩纷呈的图片就是情境。其实不然.图片主要是置景.置景只是为达到逼真.使学生如临其景.那还不是情境。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阅读”是2008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面,将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习惯于应付客观题型的广大师生.特别是不少复习备考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惶恐心理.不知该从何处人手去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从而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声乐教学中“声”与“情”如何把握,在教学中如何理智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既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又能有情感的歌唱,从而正确地表现音乐的内涵,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学校的“双四课”教研过程,让自己能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快速地成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四人一课”时,我们教研组三位老师同上的《泊船瓜洲》一课,让自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有学生懒读、假读现象。这样的"读"反到成了制约教学实效的瓶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真"情"朗读。一、据生情,让学生会读,突出技巧性教师应在深层次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朗读的技巧性,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满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渎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渎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渎中培养语感,在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这里谈的“景、细、情”分别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下面就“景、细、情”这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叙事缘情”等抒情方式,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审美意趣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所有好的古诗文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要把握作品中的“情”,不仅要知人论世,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鉴赏古诗文,分析其情感倾向,就必须从景物人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绘的意境、意象本身蕴含的内容把握准确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绪。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田刚 《语文天地》2010,(5):44-45
所谓“诗言志”.即指诗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是不同的情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3.
徐明奎 《化学教与学》2012,(7):80-81,66
命题是教育测量的核心环节之一,命题的背景素材是构成试题的基石,挖掘背景素材信息,做到“一景多题”。  相似文献   

14.
禹妮 《湖北教育》2006,(9):21-21
近几年,教师节期间,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学生、家长欲借此机会表达对老师的敬爱,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就在这“送礼”与“收礼”之间,又有许多微妙之处,唯一个情字不能缺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根据人教版第十册第一组的习作要求.本次习作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技能为主要目标.在抓住春天景物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力求写出自己对春天新的发现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绘景类文章就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就要重视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我们所重视的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看到什么风景就  相似文献   

17.
宋祖建 《天中学刊》2009,24(4):73-75
"诗言志"与"诗缘情"向有是非之辩,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曰"诗言志",二曰"诗缘情"."言志"与"缘情"是诗歌发展不同阶段的评述方式,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诉求.诗歌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志意,情感于诗,犹根与本,考据渊源,探寻元典,辨析其语用异同,可以看出诗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语教师应当使语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人情,将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寄寓在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就是语课堂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巾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那么,怎样使语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追求“意会”。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倾向是凝聚的,虽然形式有些零散。诗文里也是如此.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和诗文中的景物相融合.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所以,看景“色”即知心“色”.作者感情愈是细腻入骨.景色描写愈是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