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体系具有整体结构性、有机关联性、动态开放性、有序组织性和目的可控性五大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能跟上世界性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现代教育体系、国际化、信息化、产业化、社会化、综合化、多元化,终身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七大趋势,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所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教育改革日新月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本文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如何对待传统教育、如何认识中国的现实、如何认识教育的开放——论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必然具有自己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外语教育是社会的热门话题,改革路向何方引起许多争议。文章概述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对英、美、澳、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剖析我国外语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肯定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的成绩,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体系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指导我国一切改革开放活动的总原则,全国的物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建设都得遵循,外语教育自难例外。因此,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工作,应是研究我国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什么,进而检查我国的外语教改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特色,哪些地方淹没了中国特色,再据以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这是一项极大的任务,须得外语教育界业内人士及关心人士携手全力推进。为此,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决定举办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以多种方式在全国展开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研讨,提炼本国经验,把握时代发展,从理论高度为解决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奠定基础。 正当筹备论坛之际,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向中心负责人提出就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热点问题进行大会辩论的建议。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于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以《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热点问题纵横谈》为题,安排了专门时间,举行了以探究中国外语教学基本理念为内容,并有500多位专家和一线教师、外语教研员参加的辩论大会。辩论在2007年11月1日晚七点半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辩论以两方出席的专家各二位为主发言人,与会者积极参与。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共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取得了一定共识和澄清了一些认识。就其内容和学风说,都可看作今后开展《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的一个序言。所以本刊根据会议录音,将会议的发言整理为文字,向同行通报,希望激发共鸣。此通报的标题系编辑部一再讨论后草拟,所通报的文字稿,曾送请辩论主持人审阅并转告辩论双方。现在作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专栏的启动序言,全文刊出,供同行了解、研讨。我们更希望同行读后抒发自己的见解,推动这个论坛的发展。 抒发自己的见解必须深入了解辩论发言之袁里含义的结合,此次辩论为了突出和谐互补的精神,把辩论都改称讨论。专家的辩论发言也极力以“协商式”地解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力避“PK”色彩。这种精神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但编者认为,辩论是维护参辩者既有观点,讨论则是共同剖析尚未明确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听众则在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作品评。所以本次“讨论”仍以称“辩论”为宜,而且了解辩论的发言就必须洞悉发言者的既有观点、主张,分析发言的涉及面以及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还要分析是否紧扫主题而未有意或无意地“偷换概念”。所以辩论比讨论深刻得多。辩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早在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孙子齐宣王经营的稷下学宫就规范了中国学术辩论的三条文明规则,此次辩论主持人所订的四条讨论规则也与稷下三规则极为接近,因此编者把本次的讨论仍视为辩论,并于每位专家某些发言之后,仿古人读经后作注疏的办法,写上一点“读后感”,供读者思考时参考。“读后感”在相应发言之后另起一段单排,以示不敢与专家发言平起平坐;同时用*号及不同字体加以标示,以便区别,这是编者以读者身份所写的“读后札记”,读者也可不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本质、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实践意义、学科价值及其内在品质等问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体系。思考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是开展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驱动力,各个行业需要创新力量,需要借助创新机制推动行业获得新的突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及我国与对外交往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外国语学校的办学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外国语教育要兼顾语言培育机制的共性基础上凸显个性,使中外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都能够充分融合和贯彻,所培养的语言类人才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政策系统的三要素即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外在环境三方面,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深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央政府直接参与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民众的政治文化的倾向性推动着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而构建民主、科学的外语教育政策决策机制则是提升我国外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是文化的选定、传播、融合与创新过程。文化对人专业技能、科学知识、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影响,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互为载体,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2009,(7):68-68
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承办的2009年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论坛在京召开。论坛分“第四届全国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管理与教学研讨会”和“第二届‘明’师论坛”两个分论坛。“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校的发展新思路”和“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思考力和执行力”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善于为解放思想服务,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要求,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时刻关注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他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出发,阐发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新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经邓小平、江泽民的阐述而明确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制定翻开了化建设崭新的一页。化建设之旅循纲而行史有稽征,不容非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将带来精神明之花在中国大地上吐蕾绽放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邓小平对于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规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他在教育改革、开放和发展问题上提出的“三个面向”思考,他在教育主体和对象方面的尊重教师、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都始终围绕着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政治大局,因而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一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学校,邓小平十分明确地说:“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邓小平看来,政治任务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现时的社会,从质上讲,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量上说,它…  相似文献   

18.
一、地方教育特色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教育的事实依据和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系统努力探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匹配的工作特色。各地涌现出一批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又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