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矛盾的立体性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作家没有如是提法,但在他们的论著中有这样的思想。他们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念来揭示世界,阐述事物,事实上就是这一思想的表现,恩格斯在《反社林论·概论》指出:世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对立体性世界就作了概略勾勒;又说:事物的矛盾应“从事物的运动、变化”去考察,“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又“以时间、空间为存在方式”。在此,恩格斯又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基主要社会政治思想──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全面阐述,它的基本精神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它的基本原则有“天下为公”的公有原则、“人人平等”的人权原则、“去苦求乐”的人道原则,这三大原则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复杂的近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大同思想。《大同书》描绘了美妙无比的理想蓝图,但只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详细阐述了该课程三个方面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矛盾法则教学和精讲多练,并用辩证的观点介绍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制约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矛盾比较多。我们认为,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学习和应用之间的矛盾、化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的“瓶颈”矛盾,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瓶颈”矛盾,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才能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和质的升华,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庄子》的内七篇中,《逍遥游》是相当重要的一篇。而“大小之辩”又是《逍遥游》的题旨所在。但前人和时贤对“大小之辩”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有人由此得出《逍遥游》和《齐物论》二文互相矛盾的结论。这其实是片面、静态理解庄子的“大小之辩”所得出的结论。若从动态角度去剖析和理解“大小之辩”,则所谓《逍遥游》和《齐物论》二文的矛盾是可以被消解的。  相似文献   

6.
孙洁 《语文知识》2009,(1):87-89
《墙》和《暗示》都描写了非传统意义上的“情”与“欲”的矛盾,即亲情与欲望的矛盾。欧阳子和方方从女性主义角度对人性的某些弱点进行深入挖掘,并都用出色的心理描写对现代主义技巧作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现就是矛盾运动现。矛盾是一切运动的动力,运动是一切矛盾的源泉。宇宙就是物质连环锁链式的矛盾运动过程。根据自然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在矛盾运动观看来,宇宙的来源可回溯到高能量“空洞”;再而可回溯到“零”和“无”状态。它经过了母子、子孙具有各种不同质的多层次演化。人类至今对宇宙的认识很可能只是它在特大黑洞与明朗宇宙螺旋或波浪运动及其所包含的较小时空局域膨胀与收缩波浪运动中一个半波中的半波宇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必需的两个基础。介绍了“公理化系统”的基本元素“假设”、“定义”、“公理”和“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简要勾勒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牛顿的《数学原理》、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运用公理化方法阐述理论的历史脉络,并把《论语》公理化诠释的逻辑起点定位在矛盾的量变阶段,即事物的矛盾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的度”、也就是说处于“中庸状态”之时,由此对“中庸”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当今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但在学界中依旧存在“效率优先说”、“公平优先说”等观点。那么,效率与公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是绝对的对立,抑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互相存在与补充?透过法经济学的的视角,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与效率与平等之间又有何关系?本文将带你通过法经济学,审视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0.
多一些宽容     
王敏 《河南教育》2005,(11):49-49
背景 近一段时间,同学们之间的矛盾极多,不是你碰了我一下,就是他踩了你一脚,一直有同学来告状。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矛盾。中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我决定结合学过的课文《多一些宽容》,召开一次班会,从而从容化解矛盾,让学生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发现问题”需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考,要从看似没有关系的现象中找出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将这些联系或矛盾提炼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云锦 《教育现代化》2005,(11):118-118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她)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具体来说就是:建设“龙头”、促好“带头”、抓好“苗头”、净化“后头”。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窗户本是极为平常的东西,但是当它走入文学作品,便会产生新的意义。在《红偻梦》中.“窗”不仅入景、入画、入诗,而且窗户成了“窗内人”与“窗外人”之间通与塞、连与隔、开与闭、明与暗、藏与露、内与外、尊与卑、上与下、长与幼、欲与惧、情与理……的矛盾具现体。具体而言,以上隔窗矛盾主要是通过《红楼梦》情节中的三次隔窗通话、两次隔窗斥骂和四次隔窗偷听表现出来。窗户是矛盾的具现.同时窗户又促进了矛盾的发展,并使窗内外不同的矛盾各具特色。最后通过比较“门”与“窗”的不同,突出“窗”才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矛盾的极好意象。  相似文献   

14.
韦清 《山东教育》2007,(6):10-11
教师职称评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安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经济收入,关系到教师的生存状态,各地每年因“职评”而引发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评”之后,少数评上的欢天喜地,多数评不上的垂头丧气,这样的“职评”让人压抑,难怪华脱夫先生在《杂文报》上恶骂:“狗×的职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中道德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诸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场——德育场,这个“场”从本质上说就是德育过程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道德生活空间”。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德育动力系统”,在这样一个“动力系统”中,德育过程具有导向性、双主体性、整体和谐性、人道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来说,鲜明的题材特征并没有带来明确的意义属性或审美内涵,其原因在于由于乡土作家在反映、描写以及对待乡土生活、乡土气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矛盾心理”,并且在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乡土题材进行了“矛盾修饰”。尽管“矛盾修饰”削减了题材特征与文学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乡土作家的创作观念以及乡土题材的意义属性来说,“矛盾修饰”具有独特的“视角”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新阶段的“矛盾论”,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只有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高等数学引入“极限”及“代数高等抽象化”思想,指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矛盾”现象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对奴仆之间矛盾的描写是其广博深邃的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观园内大小丫鬟之间矛盾斗争的描写,证明众女儿不仅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也说明作者对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这证明宝玉的思想不是作者的思想。奴仆之间的矛盾同他们不同“主子”间的矛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奴仆间矛盾斗争的公开化和表面化又是贾府开始衰落的信号和表现。奴仆间内部的较斗和倾轧,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造成的罪恶,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进行批判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需要寻找和发现矛盾,实现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并透过矛盾发现文本所隐含的精髓。运用矛盾分析策略解读《军神》一课:提炼矛盾,于细节处感知“剧痛”;比较矛盾,在感知沃克医生的外在变化和内心变化,在明晰人物关系变化的过程中领悟“镇定”;还原矛盾,在品读“配角”和“主角”的失衡、“有声”和“无声”的失衡中把握“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