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者认为兼爱是墨子站在当时平民阶级或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不含有阶级,而讲究平等、无远近、无尊卑、无差等的爱。本文以为这只是看到了墨学思想的表象,是对墨学的一种理解偏差,兼爱是一个矛盾的理想,是墨子在坚持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人的道德自觉。兼爱说自产生就存在着矛盾,其中包含了墨学发展的许多潜在的悲剧因素,这将墨学引入一种尴尬。这种尴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实行带来了教义的空泛,二是造成了墨学的易被误解。误解始自孟子的非理性批判。将墨子与先秦其它诸子相比其传承之由显到隐令人感喟,与西方犬儒学派相比其用意之善而见谤也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
周琦 《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48-150
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或利他的目的而自愿且不为报酬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它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相同之处。墨子的"兼爱"是指利他、互爱互利的一种思想。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平等互爱、无私利他、不求回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义利观、实践与本质上。志愿精神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我们深化志愿精神的认识,挖掘志愿精神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4.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从形式上看与墨子的"兼爱"思想一样,都提倡一种普遍的"爱人"思想,但二者在前提条件、爱有无差等、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爱有无差等,是二者最核心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墨子"兼爱"观与佛教"慈悲"观,揭示两者在本质﹑基础﹑主张三个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两者在所包含的对象、阐述的角度、历史进程方面的不同点,从而阐明墨学渐衰的原因及释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墨子“兼爱”观与佛教“慈悲”观,揭示两者在本质、基础、主张三个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两者在所包含的对象、阐述的角度、历史进程方面的不同点。从而阐明墨学渐衰的原因及释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表示“天地之性最责者”,《墨子》中有不少用法特殊的“人部”字,正反映了墨子思想上对“人”的重视、对生命的尊重,与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相一致。文章采取汉字文化学的方法,对《墨子》“人部”字的形体特征、意义类别和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证明了《墨子》中众多“人部”字的特殊用法正是在“兼爱”与“非攻”思想指导下有意进行选择与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解释】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墨家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又异常独特的一家。本专题通过精读《兼爱》,联读《非攻(节选)》,分析墨子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梳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预习任务】1.说说你所了解的墨子及墨家主张。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墨子及墨家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典籍英译是翻译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意识到其由于必要性和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行文方式,以及其丰富的文化负载等特殊性,关于典籍英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墨子.兼爱(下)》(节选)入手,从文义层面,文化层面,文风层面对其现有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讨论典籍英译的特征和应对策略。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来关注《墨子》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以感觉、知觉、表象提供的材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过程,间接地去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应该是培养一切能力的核心。本文阐述运用“联想、构造、转化”的思维方式解题,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13.
何伟 《学语文》2023,(2):56-59
作为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议论文讲究“摆事实,讲道理”。议论文素材,重在概括,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学生常常出现的误区是:所列举的素材,喜欢用耳熟能详的大段故事。其实,议论文除了需要精炼概括外,还要精于分析,善于联想,通过借题发挥,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言的发展 ,色彩在语言和文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 ,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比喻和联想。  相似文献   

15.
S君急匆匆地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脚下一个趔趄,他摔倒了,头上立即鼓了个大包。原来,窨井盖被揭开了。S君一边责怪揭窨井盖的人,一边埋怨自己:怎么不知道走S形路呢?那样不就可以绕开窨井盖了吗?他爬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合理性探讨中国“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分析其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深度学习,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学习与浅层学习的高水平认知学习模式。何玲、黎加厚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建立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钟启泉则在内涵上区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指出深度学习是寻求意义与知识、经验的链接,探讨共同的范式与原理,琢磨证据的检验与讨论的批判性,认识自我理解的水准;而浅层学习是作为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再现,意味着无意义、无目的的学习。[2]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意味着需要有效整合古诗文本信息,营造诗意氛围,训练学生品读与联想的能力,真正实现知识“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因此,将“驱动·细读·联想”作为古诗教学的三个支点,可以避免低效的浅层学习,帮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沉潜于文字之中,体悟语词所营造的情境。  相似文献   

18.
杨慧秀 《早期教育》2003,(11):30-30
活动目标 1.从多角度展开对颜色、形状、大小的联想,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2.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探索结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红彩板、绿彩板铺的路;大彩圈、小彩图铺的路;方形、圆形、三角形铺的路;小猫头饰、带标记的小鱼和小篮子各若干。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实现人人“兼相爱”的天下大义。因此,墨子主张教育的强力作为,反对宿命论,坚持教育在义利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匡正,从而有益于社会和谐建设,这是教育存在的伦理基础。以此省察当下社会的教育乱象,反思现代教育的本真意义,寻求教育与生活的价值协调。或有补正之功。  相似文献   

20.
反讽和典故是特·斯·艾略特诗歌的两大特色。在其早期诗歌中,艾略特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反讽性典故"的手法,将典故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其早期诗歌中著名的反英雄人物斯威尼和普鲁弗洛克相关联、并置和对照,以古讽今。反讽性典故的创作手法与艾略特尊重传统又强调将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的传统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