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汉日空间维度形容词"薄"和「薄い」为研究对象,从句法的角度对其语义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共同点是:作定语时,都可以表示厚度小;液体浓度小;人与人感情浅;利润少。作状语时,两者都可以修饰依附性动词。不同点是:作定语时,汉语有"脸皮薄"的用法,而日语没有。日语有很多抽象意义的用法,而汉语没有。作状语时,日语可以修饰除依附性动词外的一般动词,而汉语则不常见。  相似文献   

2.
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的语言单位。汉语的定语和英语的定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汉语是左向分枝语言,定语成分主要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而英语是右向分枝语言,定语修饰语主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我们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正确地处理汉英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词义、语音、字形三个方面讨论了"住"实际上就是上古汉语中的"驻"和"逗",并在东晋的《法显传》中找到了例证。并指出了现代汉语中的"住"的意义来源。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一律”的多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围副词"一律"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用法。在语义上,"一律"强调总括的对象的动作、行为、情况的一致性,其语义指向即总括内容大多在前面;在句法上,"一律"可以作状语,还可以加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副名结构,可以加数量词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连用等;在语用上,"一律"多用于政治性或法律性文本中,表达中性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7.
"F+VP"式疑问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源头主要有二:一是上古时期所存在的三种表疑问的问句形式①VPneg②VP+Prt…③VPnegVP,至中古时期,呈现出句式A4:F+VPneg+(Prt);二是上古时期另一个主要表示反诘而非表示询问的句式F+VP+(prt),这类问句成为现代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另一源头。  相似文献   

8.
傣语和汉语在系属上都属汉藏语系,然而傣语属V-O型语言,汉语属O-V型语言,语言的系属类别和类型特征之间存在复杂的交错关系.最能体现这种交错关系的语言成分是它们的状语,揭示这两种语言中状语的异同,具有语言类型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英语所有词组结构中,名词词组是最重要的词组之一。其重要性在于它在分句中具有多种功能。名词词组可以只包括一个中心词,比如:her father和Shanghai;也可由“限定词 前缀修饰词 中心词 后缀修饰语”构成,比如:the tall girl standing in the corner,这里中心词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于(於)”、“诸”、“乎”等介词在上古的使用情况,证明了上古汉语某些常用介词具有一词多能的特点。又以三种功能的介词为例,通过它们在上古、中古及近代10余种语言资料中出现频率的变化分析了上古汉语的多功能介词逐步为功能较单纯的新兴介词所替代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汉语介词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专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否定副词和动量词组成的"不数合"、"不数里"等句式,在《三国演义》中经常用在前后具有连续性或关联性的两个行为动作之间,充当主句的时间状语,具有体词谓语性质。"不数合"或"不数里"等结构的肯定式"V数合"或"V数里"补出了在否定式中没有出现的行为动词。否定式"V不数合"或"V不数里"的补语部分,有时出现趋向动词而成为"V不到数合"或"V不到数里"。"V不到数里"省略动词后的结构"不到数里",如"不到三里"和《战国策》中的"未至百里"结构相比,两者在表达时间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未至百里"这类结构被认为是时间短语叠合式"未VP之前"的源头之一,同样蕴含时间义的"不到三里"句式的产生则是汉语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情境表达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同义句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句首状语的诗句,通过对这类诗句的研读,可以发现充当句首状语的语词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结构等,这类状语表达的意义非常丰富,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语气、时间、地点等等。句首状语的使用,扩展了诗歌的意象,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性,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语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作为"事件化的自指"标志的结构助词"之"的两处很少被提及的使用环境:一是用于分句间,一是用于状谓间。其作用同用于主谓间一样,标志着在具体语境中,这种分句与分句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已是一个不能拆分的体词性语言单位,充当句子的一种成分(包括分句)。  相似文献   

15.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的句法分析教学在今天的英语教学中仍大有作为。它不仅符合我国英语教育的国情,也符合语言教育的规律。因为我国是一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更多的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仍然运用母语进行思维,采用双语互译的行为居多,因此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的句法分析教学仍将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与宗旨。句法分析实际上也就是探讨如何把词汇和意义通过语法规约性地连在一起,从而构建成句子用在社会行动中进行交际,通过句法分析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词与词和语法的衔接与组合来达到构成意义的重要手段,并合理运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趋异性和趋同性,有意识培养由汉语向英语过度的言语生成潜能,实现语言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实词,分别对成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宾语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成语大多数具有动词性,其次为形容词性、副词性和名词性。将统计结果与北大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的部分成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语所能充当的语法功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的V+将结构在现在的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但在山西的一些方言中仍有保留。长治方言中的V+将结构主要表现为V+将+来。从句类上来看,此结构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从此结构中宾语的位置来看,共有三种类型。从此结构的否定形式来看,不同类型的结构用于不同的句类,其否定形式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8.
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遗存了古代汉语某些特点。通过对六盘水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从声韵调方面分析其方音中存古现象;通过例举考释六盘水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说明其对古汉语语词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被动句形式复杂,学者论及,有“标志被动句”之说。笔者从古汉语的语言实际及理论上对此提出了质疑,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对正确把握被动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已经全面地涉及到对诗歌中虚字的态度、作用,是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一,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能够把复杂的、细微的情事表达出来;有时炼字得当,虚字甚至能成为句眼。第二,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有“斡旋”之功,能使得诗句有流转如弹丸之美。第三,虚字可以使得诗句疏宕、散朗。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虚字”理论的繁荣期,对元明清诗论家有关古代诗歌“虚字”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