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向     
《职业技术教育》2004,(27):24-2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即为农业现代化培养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服务,使务农的农民也能增收致富;为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第二、三产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相关的服务,其中农民转移既包括"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也包括"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务工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江南地区农民除了从事种植业外,还大量经营副业,松江华亭、娄县两地区农户大都以棉纺织业为主。农民生产成本和收益指农民日常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收益。除去生产成本,农户全年收益还得用于缴纳高额地租,这样下来所剩无几,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一些农户甚至不足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3.
周代私营手工业类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主要有独立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大私营手工业三种类型。独立手工业在西周时的数量恐怕有限,只是极少数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从事的小规模的经营,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主要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反映出来;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冶铸、煮盐、开采丹砂等方面,对这些大型手工业,专制国家往往采取抽税的办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秦代官府手工业中,既有被征调的且得到薪酬的自由工匠,又有一定数量暂时失去自由身份、人数众多、身份低下、待遇极差的刑徒,还有相当数量的其身份为真正的奴隶待遇的官奴婢存在.在私营手工业与农民家庭副业生产中,主要为自由工匠、私属徒及个体手工业生产者.私属徒的实际身份为奴隶,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5.
元代私营手工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私营手工业是元代民间手工业的重要存在形态,与家庭副业手工业不同,它的生产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其生产者往往具备一定的技艺,技术也较为专一;就私营手工业内部生产规模以及内部生产分工来讲,元代私营手工业可分为个体工匠即手艺人、个体手工业作坊两个层次。其中前者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生产中,或以生产专门手工业品出卖,或承接城乡居民一定的来料加工业务,规模较小;而后者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与分工,在这类作坊中,除主人外,往往还有一定数量的雇工在内从事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地化打工"是浙江省嘉兴市农村社区青年就业的主要特点。对于农村社区的"城市融入"而言,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必须的心理震荡;二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付出的空间转移成本;三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导致的"乡村空离化"。它通过牢固保留住农村社区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导致的"离乡又离土"的城市化困境,维持了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和动力,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走出了"离土不离乡"的一条值得探讨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根据地建设,除了发展农业生产外,就是大力提倡和发展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以达到经济上的自给与半自给。在各级民主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推动下,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副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组织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 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面临农业用地不足不沃、税高赋重的困境。为减轻经济压力,农民着力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等副业。手工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农闲时本地及外地务工人员的流动加速了农民的社会分层。畜牧业与农业直接相关,同时呈现出商品化特性。农奴制改革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缓慢而迟滞,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农业资本主义,在俄国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户兼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一直以来,农民在经营土地的同时也面临着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难题,而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出现,既为农民提供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也为小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农户兼业普遍存在的背景下,通过探寻河北省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的成因及其发展特点,为进一步改善河北省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日趋活跃,数量和比重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使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发生转变,"离土离乡"的农民逐年增多,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尤其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线产业工人的新生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但是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加强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我们深入农村,对百名农民学习心理和学习要求进行了抽样调查。从调查中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一)是农村产品结构的变化,看广大农民对学习的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大约有百分之七十七的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百分之十三的农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脱摆出来,从事作业、畜牧业、副业、  相似文献   

12.
1.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有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方式方面,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家庭手工业则是农户的副业.②产品流向方面,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享用,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进行流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只有剩余的一小部分会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1960年代的农村家庭副业受到较严重影响,造成农业减产,农民生活困难,农村经济困窘。1960年代初,中共中央大力调整农村家庭副业政策,重新赋予农民从事家庭副业的权利,开放农贸市场,发放自留地,解散公共食堂,家庭副业得到很快恢复。农村家庭副业调整促进了农业好转,改善了人民生活,提升了农村经济活力,为国民经济的好转创造了条件。本文以江苏省为个案从微观层面来分析这一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光辉的顶点,主权城市的保持(905) 在欧洲的封建主义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脱离了农业,所以从11世纪起,便形成了城市。在封建制度下,城市的中心人物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也收留一部分从封建主那里逃跑出来的农奴,这些农奴也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当时城市居民向封建主或农民(其中也包括农奴)进行买卖,也对封建主或农民贷放高利贷。但是,城市居民却仍受着封建主的统治。最初,封建制度下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封建主的财产。例如:俄国阿列里城在12世纪时就属于四个封建主:一部分属于当地  相似文献   

15.
正离乡不离土,历来是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观念的变化,离乡进城,由农民变为市民,已成了必然趋势。但离开土地进城,怎样保证土地给农民带来长久的红利,是农民的一块心病,当然也是农村改革必须探索解决的一个关键性课题。被评为2013年度江苏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一等奖的消息《信托让农地成为农民"可携带"的财富》,就是这种探索的最新成果之一。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称道,有三点值得肯  相似文献   

16.
手工业与现代技术工业化是国家生产模式的二元结构,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分析这种二元结构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失利弊,对于考量国家现代化政策水平不无裨益。中印手工纺织业的比较正是这方面的一个研究个案。中印两国政府都曾以同样的决心改革传统手工业生产,提高现代工业化水平,加速国家现代化。两国也有差异,新中国初期实行手工业改造,鼓励工人和农民转向工业技术就业;印度则限制农村手工业的转型,在城市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这两种努力的长期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手工业生产已缩减至小众范围,中国在现代化经济繁荣后发展起来的旅游文化产业和遗产保护工作催生了新的手工业品。在印度,目前仍有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在从事手工纺织业的劳作,支持和保护手工业及其价值观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号召,推动人们为维护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而奋斗。解读这一个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将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其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将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其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1 主要概念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从国际通行的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来看,工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但也涉及部分第一产业。2 工业的形成工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在作为农业副业的传统手工业基础上逐渐发展,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其间经历了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 3 1页 :“西周的手工业 ,种类多 ,分工细 ,号称‘百工’ ,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百工”并非“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各类手工业行业 ,而是指从事各类手工业生产的人。《中国通史》 :“百工是掌握手工业技术 ,管理工奴的低级百姓” (百姓是贵族的通称 )。《辞海》解释“百工”是“西周时工奴的总称”。西周的手工业 ,属王室及各受封贵族及其宗族所公有 ,并进行统一的规模经营。从业者统称“百工”。就是说 ,百工既指从事各类专项手工业生产的工奴 ,也包括主持专项手工业生产、为统治者掌管工奴的首领人物。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