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子核”一章以实验为研究基础。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为线索.先认识原子的结构.再深入研究原子核的组成.全章渗透着对学生物理学史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由于受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本章大部分实验难以开展,因而常常成为复习中的薄弱点。如何复习好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将全章内容重组为“四、五、六”的形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原子和原子核”一章是中学阶段与现代物理学有关的内容 ,学生由于受基础知识限制 ,在学习中往往会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障碍 .笔者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提出和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作一简单的讨论 .一、化学反应和核反应有何区别 ?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可以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例如 :2 34 90 Th→2 34 91Pa 0- 1e,31H 21H→4 2 He 10 n,CH4 Br2 →CH3Br HBr,Mg H2 SO4 =Mg SO4 H2 ↑ .两者的书写方程式很相似 ,但有本质区别 .1 .…  相似文献   

3.
1 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水的组成”是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 ,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能力 ,是我们在备课中要十分注意的。水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 ,因而完全可以依照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顺序 ,从其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沸点、密度等依次由学生总结出来。但是 ,要特别提出 :通常 ,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密度大于液态时的密度 ,但水是一个特例。在 10 1KPa、4℃时其密度最大 ,所以水结冰时 ,体积会膨胀 ,冰会浮在水面上。在此可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讨论 ,如果冰的密度大于水 ,那么将会给水生…  相似文献   

4.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化学知识的习得与科学研究的体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发展和了解化学家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 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物理第三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识别光电效应现象 .●能表述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了解光子的概念 ,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理解光电效应方程 .●粗略了解光电效应研究史实 .2 .过程与方法●观察赫兹实验中的放电现象 ,体验发现的过程 .●经历“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过程 ,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尝试发现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规律遇到的困难 .●领略“观察、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高中《生物》(必修 )课的开章开节内容。教学大纲对其知识点的要求属于“识记”层次。从整个知识内容来看 :信息量不大 ,难度较低。但就本节内容在全书的位置来看 ,却至关重要 ,具有“开门引路” ,展现一个学习生物学新视角 (分子层次 )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知识 ,笔者运用了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教学过程1.1 “阅读—归纳—分析”本节内容 做法是 :(1)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5~ 10分钟。   (2 )让学生明确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9.
课题:光的全反射(高中物理第十九章第三节)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授、启发、实验探究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0.
牛顿第一定律作为动力学的基础,分两次出现在初、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却不尽人意,这与当前高中阶段轻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教学有很大关系。本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策略与设计作了探讨,为改变上述现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弄清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目标通过实验复习 ,重新回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加深对该实验的原理和思想的认识 .能解决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二、设计说明对于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已经详细介绍了它的原理并进行了操作 .本课主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 ,先进行复习回忆 ,强调该实验基本的原理和思想 ,再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一些题目 ,通过让学生思考 ,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的再认识 .题目选择结合高三学生的认识特点 ,结合知识点 ,层层深入 .最后 ,通过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陈惠娟 《物理教师》2002,23(9):11-12
笔者在“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 ,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角色效应” ,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 ,在假想让时光倒退 1 0 0年的前提下 ,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 ,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 )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奔腾微…  相似文献   

14.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在我国 ,有一种普遍的提法 :作为一名好教师 ,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 ,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 ,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 ,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艺术。教师如果能把这种“空白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去给学生留出想象、思考的余地 ,不讲透、讲深 ,而且在适当的地方有意留下一些暂时的空白 ,设置一些缺陷地带 ,促使学生产生一…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16.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情境同学们,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经常使用计算机,但未必知道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我们也经常听说计算机的某些部件,但未必真正见过;我们经常去上网,但在网上进行学习还是头一回。今天,我们就去网上查找信息,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让我们开始吧!任务制作以下的表格,填写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生产厂商、硬件图片及硬件的基本功能。你需要用WPS2000(或其它软件)做成演示文稿并  相似文献   

17.
物理模型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深刻体会模型建立的环境,从而在应用时能得心应手,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中要突出对建立过程的设计。下面就理想变出器模型的教学谈谈本人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