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把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一定不会结冰吗?分析:我们知道在任何温度下,水都能进行蒸发,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未达到饱和状态时,单位时间内从水面逸出的分子数多于从空气中回到液面的分子数,由于水的温度又和空气的温度相等(均匀0℃),蒸发时无法从空气中吸热,现在水又处在冰点,温度不可降,只有通过部分水的凝固释放的热量来满足蒸发的需要,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湿度又较小,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也能够结冰。  相似文献   

2.
静电除尘的原理:用强电场使灰尘颗粒带电,带电的颗粒被电极板吸附,即达到除尘目的. 静电除尘的原始模型如图1所示,金属管A接地,即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B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到B上,得到电子后又成为分子,而电子在向正极A运动过程中,遇上空气中的粉尘,使粉尘带负电,被吸附到正极A,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  相似文献   

3.
1.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的改进 用温度计来测量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这种方法缺乏直观性,不便于学生观察,在教学中,可以作如下改进,现象十分明显. 用玻璃纸制作3张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分别在2张上洒满水,将2只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边,分别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和氯化钠,一会儿教师拿起烧杯,学生可以看到加入硝酸铵的烧杯与玻璃纸因水结成冰而粘合在一起了,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加氯化钠的烧杯却无变化,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另取1张玻璃纸并铺满熔化的石蜡,立即将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面,教师拿烧杯,学生可以看到玻璃纸和烧杯是粘在一起的,加入氢氧化钠同体后再拿起烧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蜡受热熔化玻璃纸脱落,说明氢氧化钠同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李杰 《小学教学设计》2002,(12):31-31,41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实际观察、实验、推想、设计、验证、记录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蒸发的概念 ,发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使学生感觉到蒸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体会到自然事物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自然事物和现象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来改善生活。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蒸发现象。教学难点 :推想水的蒸发是由可见的液态的水变成了不可见的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即水的状态的变化。教学准备 :蒸发皿、湿布、温水、棉球、带刻度的小烧杯、小型风扇、酒精灯、铁架…  相似文献   

5.
一、对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掌握不全面例 1 如图所示 ,烧杯中装有水 ,将一个装有水的试管插入烧杯中 ,用酒精灯加热 ,在 1标准大气压下 ,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 ,试管中的水将 (   ) .(A)温度低于 10 0℃ ,不沸腾(B)温度等于 10 0℃ ,不沸腾(C)温度等于 10 0℃ ,沸腾(D)温度低于 10 0℃ ,沸腾 错解  (C) .分析 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试管中的水温度虽然达到沸点 ,但是试管内、外的水没有温度差 ,导致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 ,所以不会沸腾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二、对物理量、公式、定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STM进行石墨表面纳米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大气状态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石墨表面上的电场加工实验,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表面结构的生成是场蒸发效应和化学反应(局部气化反应)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银荣 《化学教学》2003,(11):11-11
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简易 ,且易于推广普及的焰色反应实验的新方法。1 焰色试纸的制备(1)将过滤用的普通滤纸裁成能放入烧杯中的纸片备用。(2 )配制混酸 :向干燥的 5 0 0mL烧杯中加入10 0mL浓HNO3,并放入冰水浴中 ,再沿玻璃棒将10 0mL浓H2 SO4 慢慢注入浓HNO3中 ,同时不断搅拌 ,形成混酸 ,直到混酸达到室温为止。(3)将裁好的滤纸分张浸没在混酸中 ,使每片滤纸保持分离状态 ,浸泡 10~ 15min ,当滤纸片变成半透明状时即成纤维素硝酸酯。然后将滤纸片从混酸中转移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漂洗数次 ,取出放在两层吸水纸之间挤压至看不到明显的水…  相似文献   

8.
请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演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现象。取一块小木板,在其表面加一层水,再取一只烧杯,加入不到1/3容积的水,将烧杯放在木板上,然后向烧杯中边加硝酸铵边搅拌,一段时间后,教师将烧杯拎起,木板粘在烧杯底,一同被拎起。  相似文献   

9.
实验一:热对流实验  小学自然《热对流》一课中有验证液体热对流的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烧杯、酒精灯、漏斗、三角架、石棉网、高锰酸钾、水、火柴。  实验方法:在烧杯底放入少量高锰酸钾,将一小漏斗放入烧杯内并罩住高锰酸钾,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手指摁住漏斗柄的尖端,向烧杯内加水,并没过漏斗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看到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慢慢上升,通过漏斗柄升到烧杯的上层,遇到液面较冷的水,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总是通过漏斗颈慢慢上升,当接近水面时又慢慢降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见问题中有变化例1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这样的实验:取500g水放在烧杯中,测得水的温度为20℃,然后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将温度计插在水中观察水温的变化.当温度计的示数恰为70℃时,消耗了10g的酒精.[C水=4.2×103]/(kg℃)]  相似文献   

11.
项贤民 《物理教师》2002,23(9):42-44
1 分子动理论对水的蒸发现象的解释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中 ,总有一些速度大的分子能克服液面其它分子的吸引跑到水面外面去成为水蒸气分子 ,这就是水的蒸发 .2 过热水在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会因为所用水的干净程度不同而得到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 .(1 )用一般的河水或自来水来实验 ,那么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 ,对水继续加热 ,水就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 ,水温保持沸点不变 .(2 )把水提纯 ,并去除水中的微小的空气泡及尘土 ,烧杯也经过精密的清洗 ,去除杯上的油渍及尘土 ,实验结果是水温达到沸点后 ,对水继续加热时 ,水并不沸腾 ,完全…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我也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一开始非常顺利,先是发现问题——演示一个马铃薯在烧杯中下沉而在另一个烧杯中上浮的现象;再让学生做出假设——可能是马铃薯大小问题、放入水中的方法问题、杯子的大小问题。逐一排除后,有学生提出可能是液体不一样。此猜想得到了较多学生的认同,他们认为其中一杯可能是盐水。学生想到了两种可行的途径:蒸发烧杯中的水和制作一杯盐水。第一个实验学生取了几滴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很快就蒸发了,留下了白色固体。学生都  相似文献   

13.
设计构思:我设计并组织学生采用一种透明小玻璃瓶替代塑料笔帽和橡皮泥来制作“潜水艇”,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塑料瓶中,挤压塑料瓶可以清楚看到玻璃瓶中水位的变化即气体被压缩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潜艇”沉浮的基本原理。制作材料:三精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玻璃瓶(蓝瓶)或科学实验材料袋中的玻璃瓶、无色透明塑料瓶、短吸管(细)、烧杯、水。制作方法一:1.将透明塑料瓶灌满水。(如图所示。)2.将蓝色小玻璃瓶口朝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灌入适当的水,直到其刚好浮在水面上为止。3.将小玻璃瓶从烧杯中取出,使瓶口朝下并将其投入到塑料瓶中。(…  相似文献   

14.
在浮力问题中,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用整体法分析往往能独辟蹊径. 例1 水槽中装有水,一个装有盐水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若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水槽中,烧杯仍漂浮,则水槽中液面高度将如何变化? 分析 如图1所示,首先将烧杯和盐水看  相似文献   

15.
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质。在世界上,水无处不在:大海里,河里、湖里、云朵里、生物体内,就连人体中也含有约占体重70%的水。那么,水真的很普通吗?如果将普通的水经过特殊处理,那么它就不“普通”了。经过磁场处理过的“磁化水”可以促进种子发芽、植物生长,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高压电场处理过的“电场水”,它的自然蒸发速度降低,水中溶氧量减少,从而抑制水中霉菌生长。因此,“电场水”可以保鲜、防腐,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有用电化学法制成的“碱性水”,犹如矿泉水一般,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普普通通的水怎么会变得这么神奇呢?原…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一《化学》课本里的电泳实验,普遍认为是难度较大的一个实验。主要原因有两个:(一)电泳速度慢;(二)电极上发生复杂的反应。在阴极上有H~ 和胶粒发生放电;三,氢氧化铁溶胶中有不少电解质其结果:一则是电流效率降低,电泳速度逐渐减慢,二则是电极气的产生会干扰胶粒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一、Fe(OH)_3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1)水解法制备Fe(OH)_3溶胶 在250ml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加热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初中化学奥赛中考查实验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基本操作题这类题的主要特点是 ,既考查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 ,又考查实验操作 ;既考查对正确操作的了解 ,又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辨认 .例 1 拟在加热条件下于烧杯中配制某溶液 5 0毫升 ,选择烧杯的规格应是 (   ) .(A) 4 0 0毫升   (B) 2 5 0毫升(C) 1 0 0毫升 (D) 5 0毫升(1 993年上海赛区试题 )解析 在加热条件下 ,选择的仪器应稍大于配制溶液的体积 .因烧杯过小易造成液体溅出 ,过大则造成误差增大 .一般原则是 2~ 3倍 .答案为 (C) .例 2 写出下列错误…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十课《叶的光合作用》中只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的,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叶的光合作用。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口径大于漏斗柄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套在两个漏斗柄上,最后把这两个烧杯中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过些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点回顾1.钠与水反应实验操作要点(1)所取反应的钠的体积不能过大,绿豆大小即可.(2)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注意手不要接触到金属钠.(3)用镊子把上述绿豆大小的钠放在滴有几滴酚酞的水中,若以烧杯作反应器,注意烧杯中的水不能过多,以防止钠与水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可`在烧杯口盖上玻璃片.2.钠放入滴有几滴酚酞的水中的实验现象(1)浮: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在讲“溶解过程”一节教材,演示[实验4—2]1溶解的吸热现象:将一只盛水的烧杯,放在预先沾有水的木板上,然后,将50克硝酸氨加入烧杯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不久,因硝酸氨溶解吸热,使烧杯与木板之间的水结成冰,以至举起烧杯,木板也被粘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