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突出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统一、繁荣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贯穿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原则。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充分反映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的内容,以揭示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缔造和发展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史主流。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着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始终贯穿民族融合的历史主动脉,客观地展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以昭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对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重点把握。在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的学习中,学生要理清主要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史上杰出人物的评价,要注意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要关注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当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下面笔者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一、犬戎1.犬戎是古戎族的一支,殷周时,活动在今陕西省彬县与岐山一带,为殷周西边的强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春秋战国时,犬戎与汉族…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及其先民们,包括曾在这块国土上活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古代民族共同创造的。“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就是在不断吸收周边各个民族的基础上,日益壮大而形成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各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以坚韧的精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述,并提出了较早的民族史分期方法。因此,刘师培也就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人数最多、遍布范围最广泛的汉族,整个华夏领域还分布着55个少数民族。华夏不仅孕育着56个民族的形成,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与汉族这个"多数民族"相较,55个少数民族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增色不少,本文将具体探析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主题内容认知  民族关系是指古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历史概念 ,其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呈现于历史中间。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稳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共同组成、发展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握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 ,要能从分分合合的历史表象中找出统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旋律。要以正确的民族关系理论为先导 ,历史地、辩证地审视民族关系上的是是非非 ,如怎么评价民族之间的战争 ,怎样评价各民族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等等。要能对纷繁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方史"是云南省很多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上,可按云南古代自身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为依据划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就地方史与民族史的关系而言,在教学内容上过多强调民族史会冲淡"地方史"应有之义,也不符合明代以来云南以汉族人口为主体的现实格局。作为省内开设的乡土历史课程,还应把握科学、客观态度,避免本位主义指导下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专题指导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还包括中国古代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等基本知识。 传说约4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构成了以后华夏族(汉族前身)的主干成分。以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要充分注意有关民族史的内容,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它们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复习时可采用空间方位与性质归类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东北、北、西北、西南、东南几个方位掌握边疆的民族分布和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和管辖。然后,再按性质归类掌握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和战关系。 论从史出。没有牢固的史实,就无法阐述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 ,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 ,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友好往来 ,共同建设祖国 ,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 ,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 ,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 )等时期。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 ,所以同外国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建国以后 ,我国的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纵向线索梳理  …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有的以及已消失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民族史是中国史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民族史教学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探索民族史教学的基本规律,思考一些前沿的问题,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探司马迁在中国民族史上的作用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中国民族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他用自己的记述为我们确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观念;他首创民族史传,为我们研究周边各民族甚至周边各国的历史创造了条件;他的瓦族平等和融合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统治思想和旧有观念;他搜集和整理的民族史方面的有关资料,为民族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精神文化方面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民族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匈奴民族,它的发展、消亡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历史的巨轮辗过四百年后,匈奴民族被中原汉族所吸合,消失在历史的穹空下,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魏书〉研究》以"知人论世"为原则,深入发掘了《魏书》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注重发掘《魏书》的民族史特色。它认为,《魏书》创造了特殊的民族史编纂体例,以拓跋魏为南北朝历史的中心,以其他民族及其政权为补充,记述了各民族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反映了多民族斗争与融合的时代特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少数民族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魏书〉研究》是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指明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正>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我们科学认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供了根本遵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业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