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秋芳 《物理教师》2001,22(10):24-24
以往在进行“力的合成”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中.需多次标度力和测量角度.我们设计的“力的合成用图”兼有刻度尺和量角器的功能,在力的合成类实验中,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准确率.也能用于其它矢量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阐述了“力的合成”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在以此为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的三雏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五节“力的合成”是在前四节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 ,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 ,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时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 ,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 ,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 ,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 ,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知识准备学生对力的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已掌握了力的图示法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 )思维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 )能力目标学会物理中常用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力的合成》是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内容,在本章前3节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几种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矢量,一个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其方向有关.在此基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高中力学基础,等效思想,平行四边形定则既是这一章的重点,又是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仅是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的定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必须遵循的。矢  相似文献   

6.
教材、教辅等学习资料为学生直接获得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带来了便利,也导致了探究实验演变成验证实验,甚至“说实验”“讲实验”。针对此问题,以教科版“力的合成”为例,探究教师应如何设计物理实验课,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教学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设计从日常现象贴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收集数据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验证,形成结论,最后通过集体交流评估,不断完善方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观察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这种"流行"与近几十年来的教育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下文同)可以发现:无论是2001版课标实验稿还是2011版课标修订稿,都特别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情景图"就成了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鲜元素。  相似文献   

9.
供给、需求曲线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频繁出现,且研究视角越来越新,考查知识越来越细、越来越活,大有愈演愈烈、欲罢不能之势。面对曲线图,不少学生因读不懂图意、理不清关系、摸不着边际而无从下手,萌生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这表明,曲线背后有"玄机"。求的求需(数线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带有伸缩显示杆和定位针的自制示力杆的力的合成实验净示槭,只有可视性强、操作简单,弥补了过去实验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备思路;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高考的热点.本文通过例析相关题型,帮助同学们透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相似文献   

12.
李雪洁  赵维和 《物理教师》2011,(9):35+37-35,37
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但学生由于缺少矢量方面的知识,往往觉得很困难.书上给出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所用的器材包括: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时,用公式法讨论有时很繁琐,而用作图法解决就比较直观、简单,但学生往往没有领会作图法的实质和技巧,或平时对作图法重视不够,导致解题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用图解法来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力的分解》,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其教之难,难在“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互为逆运算的两个物理过程,力的合成方法刚刚成功解决,而力的分解,无论是课堂逻辑语言设计,还是演示实验的设计,都不好再作引人人胜的创新安排;其学之难,难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知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写,无论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版面设计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教材中大量的情境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这些情境图给学生带来更多更美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充分体现它们的教育价值,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情境图介绍一个自己几点做法。一、观察时配上一段“解说词”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许多问题的设计是配合情境图出现的。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少,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在对许多情境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写,无论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版面设计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教材中大量的情境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这些情境图给学生带来更多更美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充分体现它们的教育价值,正是每一位教师致力以求的。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情境图介绍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复习和考试中发现,对于图表信息问题,学生的得分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未能从图表中顺利获取、转化有效信息.本文以一道图表信息类函数题的分析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模型1: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及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解变力作用下的物理问题,常常利用变力的算术平均值(F_1+F_2)/2来定量地求解.这种平均力求解是有条件的,即:计算冲量I=(?)((F_1+F_2)/2)t中,F应是t的一次函数;计算做功W=(?)s=((F_1+F_2)/2)s中,F应是s的一次函数.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享受着力的作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被力所困扰而无法自由飞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结论需要在一定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得出.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可以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