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最喜欢语学科的比例不人,而且随着年级增高,语兴趣逐渐下降,从学生本身来说其主要因素,对教材不感兴趣、学习不得法,品尝不到成功的乐趣;对教师而言或许是教学不得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相似文献   

3.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的原动力。语文学科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学生有了积极健康的感情,就会产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内心愉悦,获得前进的动力。不仅如此,情感对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还可以进行调节,影响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语文学习,犹如少年人吃食物,不仅填饱肚子,而且吸收营养,化为血液加入循环、长肉长个,也就是不但能学到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而且让知识化为能力,应用于实践,并成为创新的潜在契机.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有效的,教学必须朝着这个方向主导.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深化。现在大部分教师已经从对语文新课改的新奇与困惑走到了对新课改的理解、认同和喜欢,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令人欣喜的新景象。但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新理念的运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或者说,由于在传导新课程某些理念过程中的过分强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传递,需要一个合理的支点。这个支点既是起点,也是原点。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寻找合理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思想提升呢?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并从中建立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张明慧 《考试周刊》2010,(14):50-51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竞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7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律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主张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这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好。在人们的交际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的能力超过了说的能力。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西方有位心理学家讲过一句精彩的话: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时,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但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这样,我们的很多老师也不会这样。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要点、辩论、讨论,去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一辈子都受益…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人们已从过去单纯强调语文教育的社会性而逐渐认识到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作用,并且有向语文学习主体绝对化的倾向。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对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针对语文教育的社会化、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及语文学习的个性化诸因素,提出了如何处理好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并进而指出了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周菊香 《新课程研究》2009,(11):186-187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语文学科是最开放、最有创造性的……”“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外,社会、家庭和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课外语文教学环境,它有“趣”、“独”、“活”、“广”、“新”等特点,因此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误区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了覃章俊老师《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一文,读后惊异于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对文中某些观点,笔者又不敢苟同。 按覃章俊老师所言,“学习语文”与“研究语文”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感性积累,后者是理性分析,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靠感性直觉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文学即人学,语文本质上就是感性的东西。所以,所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感性的语文,就是感性地学习语文,“学  相似文献   

14.
15.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蹦乱跳,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作为有关国计民生的长远大计,教育的改革更是追在眉睫。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如潮水涌来,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而语文学科作为各学科的基础,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然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怎样改革,改成什么样,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疑虑和偏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可谓轰轰烈烈,语文学界硝烟弥漫,社会各界也纷纷发表意见,可以说是到了全民皆论语文教学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谁都不能否认,学习语需要课外阅读优秀章或日经典作品。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今人的阅读与古人的阅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古人阅读,或为明道解惑,或为人生更高境界的修养,或为娱情消闲,都较少功利目的,即便为科举考试的阅读,也是与为明道和人生修养的阅读密切相关。那时候,学科单一,考试单一,娱情消闲的方式极其有限。所以,古人读书都能专注投入,有的皓首  相似文献   

19.
张霞儿 《教学月刊》2003,(11):34-36
一、什么是吸引教育所谓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就是“通过热忱地吸引或召唤,在所有人类值得努力的领域激发并实现人们的潜能”。它强调“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  相似文献   

20.
解建华 《河南教育》2007,(12):37-3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体味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真谛与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