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化管理"因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在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我校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制定了一套严格、公正的量化积分办法,并根据教师的积分对教师进行评价.量化积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多方面,但每次评价终了后,我们却发现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比较靠后,都与"优秀"无缘.难怪许多老教师怨声载道,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甚至"破罐子破摔",直盼着退休那一天早些到来.……  相似文献   

2.
案例 某校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都制定了一套严格、公正的量化积分办法,每学期都能根据教师的积分对教师进行评价.量化积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多方面,但每次评价终了后,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非常靠后,与"优秀"无缘.于是,许多老教师怨声载道,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甚至"破罐子破摔",直盼着退休那一天早些到来.  相似文献   

3.
王玥 《山东教育》2009,(1):124-124
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某学校制订了一套严格的量化积分办法,每学期都根据积分的多少对教师进行评价。量化积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多个方面。但每次评价之后,许多老教师积分都非常靠后,与“优秀”无缘,从而怨声载道,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甚至“破罐子破摔”,盼着退休那一天早些到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9,(5):8-8
侯晓玲、齐美利在《北京教育》2009年第2期里撰文指出,有些学校在教师评优、考核、晋升等方面都制订了一套严格的量化积分办法,但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非常靠后,与“优秀”无缘,于是他们怨声载道,甚至破罐子破摔,盼望早点退休。量化积分办法初看觉得很公正,但细一分析,它有失公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的严重,许多地方仿照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方法,实施了“内退”制度,即对年龄较大确因身体、精力、能力等各方面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作为补偿,内退期间工资打折兑现,正式退休后恢复正常。通过“内退”,可以使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老教师尽早腾出位置,输入新鲜血液。但内退不等于全退。笔者认为,保持学校老、中、青教师的适当比例结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延续性。各地制定“内退”制度时,也都强调“内退”对象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而在实际执行中,令人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一到内退年龄,几乎所有老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条“颠扑不破”的办学“经验”校长和教师在平时的聊天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学生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一些高中老教师感慨地说:“以前,下课的十分钟里,办公室里都是来问问题的学生,大家争先恐后。放学了,还有许多学生守候在教师的办公桌前,等待教师解答疑难。此情此景,已是明日黄花了。”初中的老教师也有同感。那么,这些好学生都到哪儿去了呢?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磨练,老教师们一般都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始表现出“不作为”或职业热情缺失。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老教师的职业情感呢?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老教师的职业热情,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尝试和坚持教师管理的“六字处方”。  相似文献   

8.
“量化管理”是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量化管理”的初衷,是想通过“量化”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许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却过分地依赖“量化”,过分地迷信“量化”的作用。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竟然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有的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评价中,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唉,猫老不毙鼠了!”这当然是比喻,指老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严厉不够,镇不住学生了。因而,也常有人夸赞有些年轻教师治理学生雷厉风行,风风火火,把学生镇(整)得服服贴贴,学生见了老师,犹如老鼠见了猫。如果用“白猫黑猫论”评价一个教师的管理学生的效绩,老教师或许于此方面“绩”逊一筹。果真是“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吗?答案恐怕不会那么单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应该是老鼠与猫的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人梯,而绝不是学生走上…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省北部农村的一所重点中学,有一位敢想敢为的校长,他对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尽最大可能进行了量化。突出地表现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完全采用分数进行量化管理,大到高考,小到期中、期末考试,乃至“月考”、高三市统测等都采用分数进行量化管理。同学科教师之间采用分数排队,以分数决定奖惩,奖金多的可能是少的儿倍。不仅如此,平时管理中,在作业、教案、听课、评课、竞赛、教研等名目繁多的方面,都设计了详细的表格进行考核量化。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一篇《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老黄牛”》,感触很深。文章说:陈老师,是某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之一。她向来以教学认真负责、教而不厌著称。因此,教学成绩一直不错,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楷模。但在期末的学生“打分评教”中,学校主管领导却意外地发现,陈老师的分数都不高。还有许多学生在陈老师的“评价建议”一栏里醒目地写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老黄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看到了量化管理的神奇力量,各行各业竞相效仿。各级领导把量化管理当作提高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效率的法宝予以推广应用。一时间,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纷纷将这种量化模式引进学校管理。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从“班级日常行为量化管理”“教师教学工作量化管理”“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与“教工出勤量化管理”等方面参考使用了这种量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郑蓉 《早期教育》2006,(10):10-11
关键人物是指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许多教师都提及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某些人物的影响特别大。这些人物可能是原来师范学校里的老师,也可能是指导教师、所在学校的同事、校长等。那么幼儿园教师任职初期谁会成为他们的“关键人物”呢?对此,研究对32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表示搭班“老教师”和园长是他们在入职初期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4.
张琦 《教师》2010,(16):19-19
一、“师带徒”工作的重要性 “师带徒”指的是由于新教师初到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使新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新老教师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一般都会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师傅”,为该师傅指定若干名青年教师作为“学员”。师徒制目前已经成为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向老教师请教“该怎么教”,老教师就向后辈传经授道,讲解如何设置课堂导语,如何声色并茂的讲解教材,如何衔接语言,如何注意细节等,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好的方法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方法的好坏是针对不同的人而言的,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都曾经轰动一时、名震南北,然而并非都适用于每个人,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学得来、领会得透的。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市绥山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走出了一条“量化管理”的路子。他们一是实施学生品德(操行)量化管理,把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细化成30多个指标进行量化考评。二是实施“教师职责、任务考核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制定“细则”保障教师权益林甸县黎明乡根据本乡具体情况,最近出台了“两法”实施细则:一、《义务教育法奖惩细则》详细规定了家长、教师、校长、乡村干部的具体责任、义务和奖惩办法及奖惩金额。二、《老教师工作权益保障法细则》根据老教师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一位在某乡镇工作的同学谈起一件令他和不少年轻教师烦心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学校领导“动员”他们把学年考核优秀等次让给中老年教师。因为每年9月底10月初,是教师的职称评聘时间,由于上级下达的晋升高级教师的名额有限,因此要通过教龄、学历、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等许多项目累分排定位次,来决定推荐晋升职称的教师。当前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较多,并且多数都有20多年的教龄,但由于学历、考核等次等原因,他们在职称累分上却不占一定的优势。在学历无法提高的情况下,于是很多想晋升职称的老教师就在考核等次上打起了主意,纷纷找领导、托关系,想办法让一些现在还不到职称晋升年限的年轻教师让出考核优秀,来提高他们的职称积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笔者提到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认真阅读了《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16日第7版《考核评价,有时吃吃“大锅饭”也挺好》一文,深感有许多心里话要说。笔者同意该文作者所持的不能迷信“量化治百病”的观点,“大家围着数字转”的管理确实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量化管理。事实证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量化管理远比吃“大锅饭”作用要大得多。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量化管理也是如此,它既有优越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20.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3,(28):15-15
时下,在学校工作中,一位教师从迟到早退、事假病假到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事无巨细无不被纳入“量化”管理之列,如果是班主任,还要把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卫生纪律表现学习活动情况、文明表现等等全部网罗其中,量化管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素质教育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本,落实素质教育,主旨就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而这些多如牛毛的“量化”内容不就像一个个限制师生手脚的死框框吗?毫无理智地迫使师生们去无奈地适应这些“强行管理”。在这样的“量化”下,学校就变成了工厂,教师就成了“打工妹”,教育本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