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转型使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优势不再,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大学生本应服务于国民经济却出现了"知识失业"的现象.本文将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探索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时期,弱势群体的总量在扩大,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影响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通过对城市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就业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转型时期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有大量的灵活就业者,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向城镇本地灵活就业者开放;但在城镇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险仍是一个制度"真空"。本文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描述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缺失状况,分析其原因和症结所在,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目前存在的覆盖面窄、断保率高、逆向选择、缴费水平高、参保险种不完整等问题,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应不断放宽参保条件、改革缴费基数、扩充险种、提高参保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问题。因此 ,必须从经济转型的内涵出发 ,探索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劳动力就业所提出的新要求 ,使经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并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农业限制开发区对农村土地的非农用化使用有着刚性规定,这就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应由传统的"外延式"、"速度型"向未来的"内涵式"、"质量型"转变,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新型农民的就业方式也应有所调整,让其成为支撑农业限制开发区主要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进而带动周边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具体思路主要包括:从科学角度引导新型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革和完善相关体制,创造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大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重构与拓展社会资本,完善就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也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人员、高校毕业生、每年新增劳动力构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就业大军,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提高我国劳动保障水平的本质内容,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认为我国的实际城镇失业率远远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必须采取系统的治理政策,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了解中国城镇女性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现阶段中国城镇女性就业质量差的原因,对改善现阶段中国城镇女性就业质量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在全球催生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由此导致生产方式和就业的显著变化。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全面分析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变化趋势和宏观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思路,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方能切合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岗位。本文就经济转型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职工的基本权益所在,也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点之一.指出辽宁省正处于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保持就业稳定增长、让城乡劳动者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切实解决劳动者现实难题,在辽宁省总工会于2011年3月举行千企万名职工劳资关系大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此次大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就业方面的重大问题,结合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城镇隐性失业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就业增长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动态过程来看,城市化对扩大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就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体制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过于注重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程度低和就业不充分的症结所在。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群集、工业化、结构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小城市扩容、服务业发展、农民工进城等环节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通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提高就业弹性,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灵活的土地制度,切实关心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城市化,确保城市化与促进就业的联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本文集中梳理了中国20多年来宏观城市经济学或城市化问题研究的脉络;概括了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努力扩大就业一直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口日趋增多,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鉴于各个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小不一,安徽省应立足本省的基本情况,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等措施,努力扩充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增长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步伐,培育各类劳动力市场,积极应对就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与城市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城市旅游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不必然带来城市旅游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要以城市开发为重点 ,以旅游开发为先导 ,就要解决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协调发展的问题。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在城市开发与建设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抉择 ,就能够实现城市化与城市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型城市社区建设和通过城市社区建设扩大城市就业有着特殊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我国通过城市社区建设扩大城市就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化水平、规模、区域结构差异、城市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描述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体制、城乡分割、土地利用效率、政府激励机制等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等级与就业的矛盾、虚假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城市规模效益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逆城市化一般都出现在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5%的时候,以人口向非大城市中心区迁移为主导,人口还是在城市,并不是像我国近期出现的向农村迁移或不愿迁往城镇的情况。当前的我国的非转农现象决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分散和农村化,更不是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化阶段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