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因当前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课程内容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并沿着“教师专业成长”主线来构建学科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论作为培养化学专业学生从教的核心课程之一,研究其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在目标指引下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演变趋势,发现该学科正朝着关注化学课程发展、关注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迈进。以人为本,实现培养发展型化学教师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终将成为化学教学论的课程宗旨。  相似文献   

3.
"三强化"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为依托构建起来的,涵盖了强化学科教学论教学、强化教育实习、强化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撰写三个方面.其有效实施需要高师院校指导教师、中学指导教师和师范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以后现代课程观为视角,遵行学科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并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构建了高师"地理教学论"拓展性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为拓展性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师教育》2019,(2):63-67
学科教学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是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体现,其参与者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教师与一线中小学教师。该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学科教学论教师发展实践知识、获得身份认同,也有助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而学科教学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实现需要明确教师发展需求,组建组织管理小组,提供应相资源保障,合理设计评价方式,积极促进文化融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在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有着不尽相同的性质、目标、特点和任务,也有不尽相同的专业诉求,因而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设置。针对职前职后两个阶段,通过要素分析,分别进行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原则,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师范生今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其课程内容要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应从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强调课程本位思维、强化学科意识和突出教学特质四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学习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分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教学等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构建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基础教育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处于困境.鉴于此,学科教学论教师应以"教学学术"为发展契机,克服盲目、盲从,潜心挖掘学科特色;以融合、实践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率先构建高校中"学术完整"的教师队伍,走出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理科学科教学论在学科建设方面虽然比以往的学科教学法有所进步和发展,但理科学科教学论教师长期分散在师范院校理科各院系,他们在自己的理科院系里仍然被视为"弱势群体",与教育学院的同事缺乏学术联系和交流的平台与机制,因此在我国高师教育系统中仍然处在教育学术的边缘。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认为理科学科教学论要提高其在教师教育中的学术地位,一方面要弄清其学科性质与定位,提高学术品位;另一方面还要在学校层面进行科学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理顺理科教师培养的机制。研究和借鉴欧陆国家理科学科教学论的发展经验,对我们或许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反思学科教学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学科教学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罗岩 《教育科学》2007,23(3):25-28
本文从分析我国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令人忧思的现状入手,明晰了课程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本着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原则,提出了教育学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全面进行高师教育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专业认证是师范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尺,为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引了方向,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应用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兰州城市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从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高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师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师应确立新型教师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教师专业化理念;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师资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转变教学理念,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叉。本将结合新课改对教师及其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从英语师资培训的内容、课程及具体操作等方面提出当前英语师资培训的框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忽视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差异,与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亟须重构。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在课程调研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明确了课程重构的基本原则,并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维度阐述了课程重构的设想,旨在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师范院校各个学科专业体现师范性质的课程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加教育实习;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增加了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以及三笔字、普通话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而教学法也演变为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演变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最近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现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变革,由此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给普通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教育者需对教师职前培养作出调整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融合教育实践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美国普通教师职前培养的变革历程、趋势和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美国普通教师培养中融合教育课程的定位经历了从"知识补充"到"技能提升"的转变,始终以融合教育实践需...  相似文献   

19.
In the 70 year history of Islamic schools in North America, there is yet to be an accredite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to train and professionally equip Islamic school teacher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an Islamic pedagogy. Arguably, there has been an imbalance of energy placed 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jects over the considerations of teacher training. From my experience working as a teacher trainer/education consultant for Islamic schools for the past 10 years, it is evident that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for man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s that a State/Ministry certified teacher who is Muslim will know how to teach ‘Islamically’.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to first establish some semblance of what it means to teach Islamically or, more accurately, to teach through an Islamic pedagogy. From this framework, the crux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series of focus groups with Islamic school educators about their teacher training need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establish the need for a form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in Islamic pedagogy within an established faculty of education. Such a programme would achieve three major ends in cultivating the stewardship of Islamic schools in North America: 1. Define and establish Islamic education as a valid and relevant pedagogical model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broader discourse of alternative, faith-based education;

2. Standardise the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of Islamic school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in Islam and to make both contextually relevant;

3. Contribute to raising the standards of Islamic schools through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t credible faculties of education where ongo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also be supported.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