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学理论与历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是人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工程。它的最终成果是三本书:《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和《中国人学思想史》。人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过去是没有的,它的出现缘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里,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学学科建设的必要。从那以后,出版了多种专著,如《人学原理》、《西方人学思想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世界人学思想史》等,论文就更多了,但是把人学原理和人学思想史结合起来作整体研究,上述著作则是人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为什么要这…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湖南省株洲市二中语文教师尹建庭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带有此观点的论文《人学教育课》竟获得了该市2000年度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此事经《中国青年报》、香港“凤凰卫视”等中外媒体的“爆光”和“讨论”后,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我们先“正本清源”,理一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委回放: 据称,这位尹老师在题为 《人学教育课》的教研论文中探讨了他在入学教育中的做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96人学问题研究概述○孔伟人学问题仍是1996年哲学研究的重心之一。《江海学刊》刊发了一组“人学与哲学”笔谈,《学术月刊》刊发了一组“时代与人学”笔谈,国内其它重要的学术刊物也都先后刊发了一系列关于人学的文章。现将1996年人学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中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在人学、升学、就业、受教育的内容和条件方面享有均等机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又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几年各地推行的就近人学,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平等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这种平等性不仅要求学校不再选择学生,学生也不再选择学校,而且实现这种平等的前提是每一所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条件。然而,在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升学免试、就近人学的教育体制变迁的同时,与此相悖的择校收费现…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已基本建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问题的深入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致力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从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脉络可以看出,人学视域中“人是什么”的历史性理解是“教育是什么”内涵确认的思想根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学思想决定了教育思想的分别。本文试从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观出发来进一步审视教育本质认识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任何历史都具有当代性,所有古人的复出都必须接受当代思想的重审与当代艺术的再塑。电视剧《唐明皇》遵循并体现了这一点。《唐》剧,以纵横捭阖的历史画面,古典现实主义的发现方法,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唐中兴”与“安史之乱”。它以丰富的史料,众多的人物,再现出历史的真实,使观众如入古境如会古人。更可贵的是《唐》剧在再现历史真实的同时,表现出当代最新的精神思想——入学思想。一“人学”是当今世界最新也最有吸引力的一种思想学说。自一九八八年苏联召开第一次世界性的“人学问题”研讨会以来,“人学”被正式列入世界新思想的行列。“人学”一经  相似文献   

8.
“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是以黄楠森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三部专著构成,由陈志尚、赵敦华、李中华教授担任主编,近三十位专家参加研究和写作,历时七年才得以最终完成。此书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2005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北京社科联、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人学中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等联合发起召开。…  相似文献   

9.
电影《沦落人》包含着非常明确的悲剧元素。“现实的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包含人作为人所要面对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是探讨《沦落人》悲剧美学的重要路径。《沦落人》中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悲剧观念”。影片在冲突与矛盾的叙述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了生活的崇高。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朋友帮我买回《教育人学》一书,作者是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王啸。作者在书中分析了西方人学对教育思想的启示,其中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有时代境遇问题而兴起的教育人学,若想焕发出新的研究生命力,需要对自身的内在逻辑进行省思,澄清自己研究边界、理论视域、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考究的笼统性和含混性。对教育人学概念的确定性追求虽有利于自身的学科建设和知识生产,却不符合历史脉络中教育人学的发展逻辑。多元的教育人学概念和思想建设既有必然性又有必要性。基于哲学人类学和生存论辨析的视角,对我国教育人学研究进行逻辑内省,发现我国教育人学在哲学人类学和生存论两种不同的理论视域下发展,并发轫于“价值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不同的逻辑起点,且教育人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整体的人”,又包括“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司马迁在《史记》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复杂的历史观这一现象出发,经过爬梳与分析,指出《史记》存在着既否定“天命”又颂扬“天命”既坚持神学又坚持人学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啸 《江苏教育》2009,(5):24-26
人学在中国的诞生表明了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精神关怀和重大主题。教育人学是人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基本出发点,捍卫人的权利和尊严是教育人学的基本主旨,培养现代公民是教育人学的基本追求。教育人学揭示了教育的领域是自由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宣言》通过对资产阶级现实活动的为人和非人性质的分析,注目于无产阶级的现实存在际遇,形成了独特的并影响着马克思此后思想发展的人学视野。而“自由人联合体”的阐发则是《宣言》人学思想的逻辑旨归和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是当前指导小学教学的纲领,融入了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如何领会、把握新《标准》,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中,把新《标准》的实质贯穿到教学中,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转换之一:由教师“主角”向学生“主体”转换,实现“教”“学”相长。《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按照这一目…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指文学以人为对象。本文所谈的“人学”思想则是指人性、人情、人道等。西方评论家把卜迦丘(1313—1375)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誉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曲”。人们又把乔叟(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相提,认为是人文主义的开山之作。如果说以上两部作品是西方的“人曲”那么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就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曲”之一了。这东西方“人曲”的“人学”思想,灿若明星,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0.
在《尼采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宜宾师专学报》99年2期)一文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尼采在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变革,指出尼采哲学实现了西方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尼采哲学变革中的后两个转向,即对人类理性和精神的追问导致的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一、语言转向:人类理性的迷与返尼采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同他在形而上学上所实现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紧密相联的。在前两个转向中,尼采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概念,诸如‘县实世界”、“绝对”、“目的”、“主体”、‘“客体”等,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