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4,(18):83-83
今年春天,我们应邀来到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冰川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寒流,使这里成为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  相似文献   

2.
岁月变迁,一茬一茬的茶披着它们的或简或繁的外衣,也披着一个个文化符号,向我们演示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脉络。那些古老的包装有的时候成了人们辨定一款老茶的重要依据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5.
蓝皮 《大观周刊》2006,(21):I0036-I0036
我以前是不懂喝茶的,再好的茶到我嘴里也都一个滋味。在我看来,除了解渴,我感觉不出茶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原先老婆和我一样也不怎么喜欢喝茶,每次去朋友家玩,遇到有人给她泡茶喝,问喝得浓还是淡,老婆一律是说:只要一点点茶叶。因为又是怕喝多了睡不着,又是怕茶太浓口感不好。我呢,遇到相同的情况没老婆麻烦,反正浓淡一样,也就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6.
王迎新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8):48-49
普洱茶热的升温,为云南茶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环境和机遇。人们称叹,普洱茶热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9,(32):79-79
岁月之魅普茶客 数千年来,有一些古老的树木,默默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原始山林间。它们吞吐天地精华.吸收日月元气。叶片被采撷下来.制成一种特殊的食品——普洱茶。  相似文献   

8.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官方给出的普洱茶的产地定义在云南的11个州市。这11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加上踏满马蹄印的茶马古道,一路都有值得逗留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韩睿是美国人,杰克是英国人,他们是我认识不久的朋友,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都因为普洱茶有了更多的默契。他们可以说是云南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品普洱茶时咂嘴的神情,我在旁感动得一塌糊涂。店主季先生是他们的好朋友,因为韩睿和杰克的引见,估计,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有茶相伴的日子,生活确很快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陆大羽 《大观周刊》2006,(29):52-52
当你面对一棵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当你对它顶礼膜拜时.你是否会想.在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变成杯中佳茗!当你盘点普洱茶的历史,当你对那一条条的羊肠小道感兴趣并惊叹于马脚比石头硬时.你是否会想.在岁月的长河中.马背上的茶叶给了我们多少的品茗遐思!今天回头看.普洱茶的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它的制茶文化.昨天的制茶方法变成了今天的传统,那么,今天的标准也一定会成为将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39):44-45
历时5天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6年9月26目圆满落幕。这是获省第一次由省政府主办以普洱茶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襄盛举.茶博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40):75-75
感谢上天赐福,助推产业发展 谈到云南普洱茶和思茅茶产业,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思茅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壮大云南普洱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文化。”赵昌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感谢上天赐予了思茅种植茶叶的优越自然条件,水、土、光、热、气候适合于人的居住,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思茅市委、思茅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抓.这不能不说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说普洱茶之前,先说说普洱茶产地上的世居者,他们由各种民风奇异的少数民族构成,大多居住于连绵不绝、云遮雾绕的原始森林中,最善于食用各种名不经传的野菜和野味。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思茅人的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植物,甚至一片树叶都不会放过,即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也要掐两片来泡水喝。就这样随手一掐,竟然搞出一个风靡天下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5.
宋客会 《大观周刊》2006,(23):52-52
宋客会是一个美女,见过的人都这么说。娴静、淡雅,象一株山间独自开放的幽兰,更像是一片明前春茶,自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妈妈说,女孩喝茶会脚跟开裂,所以我从不敢喝茶”,在说这话的时候,客会嘴角斜翘,一脸的顽皮。现在普洱茶已成了这个女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好喝,还可以美容”客会的回答很简单.她一向就是一个简单的姑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海宁有一座响誉书林的藏书楼名叫“拜经楼”,楼的主人吴骞先生是一位名的学。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向世人介绍吴骞先生的事迹。可以认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化史中,藏书家们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是一段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龙毅 《大观周刊》2006,(40):74-74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茶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就眼前。  相似文献   

18.
9月22日.一次划时代、高质量、高品位的普洱茶盛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本次茶博会是云南首次由省政府主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普洱茶博览交易盛会.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茶博会期间颁布实施了新的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李书文:CCTV“赢在中国”第二季总冠军。做过大学老师,当过副县长,干过职业经理人。2004年8月创办四川中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中润主业为办公家具和普洱茶。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47):67-67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20%。在空气中游离态存在的氧气,在部分是分子态氧气时,其自身的反应性是不强的。可氧气一旦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氧气作用即可发生。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醛类、酮类、类脂、维生素C等物质都能进行自动氧化,是加氧氧气还是脱羟氧化,都是需要氧的。实验表明。在真实条件下,尽管有多酚氧化酶存在。温度也都适宜,但没有氧气,发酵作用也不能进行。说明氧气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空气流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