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以"兴天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十大主张。"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创立的墨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亟待挖掘、开发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儒家,在批判儒家政治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并且成立了以墨家巨子为首的墨家组织,在战国时期的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墨家思想源于我国先秦的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思想代表,墨家哲学体系中兼爱观成为其代表性理论内容.主要不能够有害人的想法以及行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舜的崩葬之处,早期的典籍有如下三种记载:第一,《墨子·节葬下》云:“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装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吕氏春秋·安死》亦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所谓“纪市”当与“南己之市”无异。此地究在何处,无从查考。照此记载,舜乃崩葬于西方。第二,编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鸣条”究为何地?与商场代纣的“鸣条”是否一地?众说纷法,兹不絮论。但《孟子慨然总结舜为“东夷之人”,那么其崩葬之地当亦偏于东方。第三,《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相似文献   

5.
北魏中晚期以孝子画为题材,在葬具上刻画墓葬图像的现象盛行,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和政治背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北魏葬具孝子图的发现历程,详细探讨了北魏常见孝子图及背后的孝子文化,并就北魏孝子画盛行的历史背景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图书馆服务品牌的简要介绍,论述了创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应用墨家思想树立图书馆服务品牌的措施,使其具有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7.
平民阶层思想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其"兼爱"思想更是墨子社会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兼爱"内涵的分析,来了解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深究其意,进而寻求它的现实意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谭苏 《兰台世界》2012,(30):67-68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景象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现在,百家争鸣产生的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建设当中应当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两千多年,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封建统治的制度文化。其中在社会的思想传播方面,统治阶级严加控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言论专制制度。本文从传播学视域探讨这一制度的思想源流、形成过程,着重论述儒家、墨家、法家的言论传播思想对封建言论专制制度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平民阶层思想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其"兼爱"思想更是墨子社会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兼爱"内涵的分析,来了解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深究其意,进而寻求它的现实意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常凤清 《大观周刊》2010,(37):43-44
墨子是古代著名哲学家,是我国哲学史上提出并试图解决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先行者。墨子以感性认识作为认识来源和真理标准,这是一种朴素的经验论。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以往认识论的一些错误命题,在论述认识的基础、过程和知识的不同来源和种类的同时,强调了认识的阶段性。后期墨家并没有停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上,而是主张感性,理性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邹维荣 《军事记者》2005,(12):52-52
中国传统化中有各种流派。儒家、道家、佛家的化价值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利用的,但还有很多化流派的价值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来被认识、发掘或得到应有的重视,墨家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流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界思想的不断解放,墨学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出现了“寻墨”、“崇墨”的现象,墨家化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开始了残酷的大屠杀,墨家的弟子被迫东奔西跑。这天,墨家大弟子姬伯常带领徒弟季子耕和屈娴、水镜,下山打探情报,刚刚走下山,就看到秦国的踏弩在追杀自己的弟子,屈娴和水镜回墨家大寨报信,姬伯常和季子耕去救幸存者。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的本土化深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并关系到图书馆学科的长远发展。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文章探讨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内涵,并以墨家思想为例解读了具体的发展策略,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模式应当保持研究的多元化,积极结合本国文化中的精华理念去审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马格侠 《兰台世界》2012,(18):75-76
招魂葬作为中国古老葬俗的一种形式,在唐代极为流行,甚至进入中原的胡族也为死者进行招魂葬。当时招魂葬的形式有三种,这种葬俗的流行是与社会的动荡不安、唐人的灵魂观念以及夫妻合葬的习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墨子》文本出发,从学生观视角着眼剖析墨子的学生观这一墨家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进而从孔墨学生观的对比中重新审视和探讨墨子学生观的内容、价值和地位,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墨子学生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墨子》文本出发,从学生观视角着眼剖析墨子的学生观这一墨家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进而从孔墨学生观的对比中重新审视和探讨墨子学生观的内容、价值和地位,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以社会动荡、诸侯纷争为背景的百家争鸣,促成了我国古代各种政治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发展。面对社会现状,儒家、法家、道家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理论。在各种流派杂出纷呈的思想文化领域中,墨家以其倡导“兼爱”思想而独树一帜。 作为先秦时代的一门“显学”,“兼爱”思想的提出并在较长一个时期广泛流播,以至“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绝非历史的偶然。“兼爱”的主张既有上古时代原始共产主义“天下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11):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22):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