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新兴平台,在舆论引导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升政务处理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1):58-63
传统传播媒介在政治传播的信息把关过程中,追求对多数人共识表达的满足而忽视了个性化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微博传播带来的把关变化使公民个体的政治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张扬,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表达意愿和自由需求。从长远看,微博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社会政治文化,它代表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并提供了言论自由表达的契机。由此而衍生出的微公共领域与传统公共领域也产生了契合。  相似文献   

4.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技术的进步已将人类带入"地球村",媒介延伸了人类,扩展了时空。人们生活的场域已经发生了变化,"微博问政"即是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新的问政方式。"是否在场"[1]是问政展开的必要条件。问政主客体间的互动形式发生的变化,可能带来问政最终效果的改变,影响到"官民关系"。文章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为例,分析"微博问政"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下政务微博问政沟通不力,本文试图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本文认为,要全面突破沟通障碍,提升问政沟通效能,必须"变堵为疏用心沟通",刷新公共服务理念;"提早塑形坚持利他",营销口碑提升威望;"倾听分享提早沟通",化解民怨耗散熵增;"细胞发力系统协同",构建多向沟通网络;"线上线下协同支撑",构建长效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奥巴马大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微博,如今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舆论格局,同时也刷新了参政议政的模式.微博问政作为一项新的问政方式,对执政者来说,不仅是全新的挑战与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治理水平的机遇和载体.如何充分利用微博这个舆论场,提高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成为当下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兰萍 《新闻世界》2012,(6):140-141
本文就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和2012年“两会”期间微博的使用情况作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博问政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2011年2月28日到2011年3月28日期间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366条微博消息,对"微博问政"进行叙事学研究。结果发现,"微博问政"的叙事总体上同其他微博叙事没有什么差别,博主北京市公安局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对话交流,主动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听取民众意见。其在"平安北京"的操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公安角色定位,能够使用平实的语言,主动公开信息,低姿态地进行问政工作,服务大众。同时,微博提供给民众更大的舞台空间,这逐渐影响到话语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炎迅 《中国新闻周刊》2011,(6):28-28,30-32
寻找彭文乐 “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在微博上整合公安媒体和民间志愿者资源,合力围歼人贩子,让我们并肩,我们赢。”这是邓飞在微博里的最新签名。  相似文献   

13.
张帅 《大观周刊》2012,(45):177-177
近年兴起的网络新工具微博,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微博问政越发普遍。但目前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缺乏相应的培训,存在微博使用不当的情况,而且开设微博的单位和领导也太少,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也极不平衡,没有起到引导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微博问政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微博问政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为微博问政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微博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微博凭借开放、自由、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成为人们展现自我、表达观点、参与社会管理的公共平台。政府部门也显示出对微博高度的重视,纷纷推出政务微博,以此加强与民众的联系与沟通。微博实际上营造的就是一个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5.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的热情我们有目共睹,在微博问政的视野下,公众的政治效能感将呈现新的状态。本文深入研究了公众在微博问政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效能感,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式,以期使得公众能够具备较高的政治效能感,这对于维系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手机媒介等数字化的新媒介不断出现,彻底的改变了以往线性的传播模式,尤其是微博的不断发展,使得公众寻求到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而微博问政则给官民互动的有效机制。以微博问政的新特点及在官民互动中有优势来说明微博问政作为官民互动的有效机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微博独有的自媒体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参与社会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政治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与政府官员的介入使"微政务"蔚然成风,如今政务微博及政务微博群日益成为推进民政网络互动的新型渠道和重要平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