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相似文献   

2.
胡青霞 《大观周刊》2012,(9):181-181
“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形式,它涉及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语文知识。语文教材课后的“练习”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却往往背其本意,没有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3.
平时读报常见文中单独使用“WTO”,全篇却无一处作注释,这很不规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WTO”是英语“WORLDTRADE ORGANIZATION的缩略语,翻泽成中文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世贸组织”。但它在汉语文出版物中不能单独使用,正确的表述是“WTO(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世贸组织)”单用“WTO”不规范@荣耀祥  相似文献   

4.
蒋仕伦 《大观周刊》2011,(22):270-270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语文教材本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语文教师如何通过“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5.
措姬 《大观周刊》2013,(6):152-152
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并强调作为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6.
江雪花 《大观周刊》2011,(27):163-163
近年文化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日渐激烈:有批评灌输式教学法泯灭学生情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有指责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令人厌倦、不讲人道的,有抨击语文教材的解释体系味同嚼蜡、刻板无趣的,甚至竟有人咄咄逼人地宣称“中学语文坑死人”,声称语文教师为“迂腐的老朽”。  相似文献   

7.
李才华 《大观周刊》2012,(2):128-128,114
近年来,很多的专家提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即重视了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作为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基本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然地受到大家的重视。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由于每篇课文各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因此,教材分析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的语文教材分析模式往往只重视分析教材的背景、内容和知识点,忽略了语言及语言表达特点。这也是造成把语文课上成“情节分析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我们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对教材分析模式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武 《大观周刊》2012,(8):249-249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李利芳 《兰台世界》2016,(8):117-119
预科教材《大学语文》(1)经过修订,内容更加符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需求,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古诗文的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以举例的方式具体分析了注释术语不统一、注释欠妥、注释重复的情况,认为其有必要进一步补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达吉 《大观周刊》2010,(37):121-121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材编辑家叶圣陶,在语文教材编写上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在语文教材理念的先进性、体例的科学性、选文的典范性、文体的多样性、注释的创新性、练习的启发性及图文的互补性等方面卓有建树,对当下语文教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同时对语文教材编辑人员的编辑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先进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着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和国际作用的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来了解和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于是,中国古典文献就自然地成了他们学习和研究的一把“金钥匙”。然而,古典文献年代久远,且用文言文,造成了理解上的不便。为此,就出现了大量注释古籍的著作。对古籍注释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最重要的是“语文注释”。现在就重点探讨一下”语文注释”.  相似文献   

13.
浅谈﹃和﹄与﹃或﹄作为连词时的区别煤炭工业出版社辛广龙科技文稿中,“和”与“或”作为连词时,使用频率是较高的。由于科技著作的作者通常不太注意文词的合理用法,常将两词混为一谈,给技术内容的表述带来了曲解,甚至造成表述错误,因而有必要分清“和”与“或”作...  相似文献   

14.
代安华 《大观周刊》2012,(52):291-291
教学必须是要抓住教材特点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而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影响等“背景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章背景资料的了解是少不了的。在教学中,教师将相关背景资料的运用融入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渗透,让学生在丰富的背景资源中,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文本的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章晓燕  王先进 《大观周刊》2012,(43):330-330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 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随着课改的深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见了。这其实就是教师在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感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潘长春 《大观周刊》2012,(9):162-162
语文教师不必面面俱到的将课本知识倾倒给学生,只要能把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能指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能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就可以了,至于那些烦琐的理论,死板的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不知重复多少遍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该再占据学生有限的时间。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对教材使用和取舍的能力,这样,才能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条件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元胜 《大观周刊》2012,(18):220-220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倍感吃力的是无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动、语言较为缜密、人物形象鲜活的文章。信否,请看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一次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纪要。  相似文献   

18.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3,(2):122-12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南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一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马晓芳 《大观周刊》2012,(45):311-311
《汉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汉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吴德山 《大观周刊》2012,(50):251-251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现实中.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种现况.教师应该怎样使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