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杰志 《科学课》2010,(1):36-37
教学分析《热往哪里传》一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都能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3.
在研究“热在金属片上会往哪里传”这一问题时,学生预测时说热会往上传、往左传、往右传、向前传、向后传、往四周传……为了让其他同学明白,发言的同学一边说,我一边在讲台前像交警一样用手势比划。舞动的手臂,夸张的表演令我的学生捧腹不已,也使得我自己特别开心。  相似文献   

4.
《往五天竺国传》的作者确为新罗人慧超,慧超传中“当土是胡,所以信也”一语表明慧超已明确指出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人的衣着言音人风信仰与吐蕃不同,因为他们是胡人,三国在人种上可能同于印度或中亚的胡人,即可能是来自大夏的大月氏人的后裔;慧超更有可能在大食境内旅行过,这与当时中亚的政治形势有关。本文对大食国小拂临国条中的一句笺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小水钟》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时间的脚步》单元第三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各种计时工具及摆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课。教材原定1课时,为了能更好地、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我把本节课调整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水钟发展的资料以及水钟的类型:受水型和泄水型。  相似文献   

7.
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学时间分配上只有10分钟,我在教学设计上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想办法看到热水在冷水中跑,再让学生实验、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戚敬卫  张峰 《科学课》2009,(11):28-29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热往哪里传》,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整节课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做实验,学生进行观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调整了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1)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特征,积累关于春天的知识,亲身体验春天的气息,在学生眼前展现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在此基础上每人完成一幅春景图。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唐开元时期新罗僧慧超撰写的《往五天竺国传》早已佚失,但因被保存在敦煌藏经洞,故得以于20世纪初再次被发现;也因其传记标题、作者姓名以及一些词汇曾被慧琳编入《一切经音义》,所以才能被伯希和等人识别出来。慧琳所摘词汇,是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关键线索。这些词汇,既有与敦煌本相合者,也有词义相合而文字有异者,更有超出敦煌本者。对慧琳所摘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敦煌本《往五天竺国传》的内容及性质,也有益于深化对慧琳所见三卷本《往五天竺国传》之内容、篇幅以及形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石波  范明刚 《科学课》2008,(6):18-19
一、教学分析本课主要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认识"力有大小和力有方向"两个基本要素。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发现控制力的方法,体验  相似文献   

15.
本课主要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认识“力有大小和力有方向”两个基本要素。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发现控制力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说明口语交际《错在哪里》的图中 ,画有两个孩子穿着夏装正在堆雪人 ;旁边有果树 ,树上结着黄橙橙的梨 ;不远的小河里有一只鸡在游水 ;河边的垂柳飘向左边 ,地上的小草、野花却摆向右边。图中错误共有四处。通过找错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增长知识。重点要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与同学共同商量 ,找出图上的全部错误。一、音乐激趣导入同学们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 ,请听。(播放歌曲《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儿唱了些什么?(指名说歌曲大意)老师在这里也有一幅粗心的小画家画的图画 ,请小朋友们看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三维观”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归有光的柔情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根据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恩、自觉立志。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了“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和“好读书 ,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等名句。2 .理解五柳先生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性格志趣。3.体会课文多层面描写人物的写法。4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写人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活志趣。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平淡中寓深意的语言特点。2 .理解“赞”语在传文中的作用。教学设想 :1.运用诵读意会法 ,从内容、人物上整体感知。2 .借助朗读、分析、讨论 ,体会文章写人的方法 ,理解史传的写法。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