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詹蔷  朱棋睿 《新闻前哨》2022,(23):16-17
网络跟帖评论作为网络新闻的延伸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网站提出“无跟帖,不新闻”的观点。在网络新闻高度重复的当下,网络跟帖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网友留言为样本,分析网络跟帖评论的特征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海量""迅捷发布"等特点,在目前的传统媒体实践中,网络更多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使用.这里的"网络信息来源",不仅指发布在网上论坛、帖子、博客中的网友留言,也包括一些网络媒体转载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马书权 《青年记者》2012,(12):75-76
当下,各级政府部门愈来愈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从2005年开始,一些地方陆续建立了匿名网评员舆论引导机制.网评员以普通网友身份发言,任务是在大型商业网站的新闻跟帖评论板块和若干重点论坛上参与评论,发布有利于官方的正面信息,积极跟帖回应,抵制负面信息、批驳虚假言论,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引导网络舆论以求“占领舆论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评不同于网络意见有人曾给"网络时评"下过一个定义:"严格地说,那些先发表在其他媒体然后转载到互联网上的评论并不能叫网络评论。网络评论是指首先发表在网上的评论。相对传统媒体的评论,它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能是张贴在论坛、个人主页、博客的文章,也可能仅仅是新闻或者文章后面的跟帖。字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网络具有了越来越快的传播速度,尤其是自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以来,随着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更是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在网络舆情条件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更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实现网络舆情条件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挑战的有效应对,本文特对网络舆情在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网络舆情概述、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中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在网络舆情条件下的提升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网络舆情条件下的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所谓网络新闻评论是网友就当天或前几日的重要新闻在网上发表的个人署名的言论,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最多不超过千字。目前,我们国家的网络评论还处在成长时期,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7.
邹晨雅 《新闻世界》2014,(8):163-164
当今,微信已经成为继微博之后新的媒体互动平台,也是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的必争之地。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账号运行的互动优势之下,传播效果的局限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瓶颈之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成为了新闻在微博、微信之外的重要移动终端的发布平台。本文分析了微信订阅账号的优缺点,以"央视新闻"为例,浅析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马丽娟 《记者摇篮》2010,(5):37-37,36
网络中的新闻跟帖是网民个人情绪的发布台,一旦碰到某些容易触发网民消极情绪的敏感新闻(如腐败问题、贫富悬殊、股市震荡等).网民的情绪宣泄很容易通过新闻跟帖大量汇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舆论发生偏离,相对集中的偏颇观点容易带来群体的盲从和冲动。此外,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力量很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新闻跟帖的管理中,加强日常舆论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9.
许海滨 《传媒》2017,(16):51-53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网民根据网络媒介提供的新闻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网络表达方式,其最早是作为网络新闻的副产品出现的,目的是增强网络媒介和网民的互动,使网民不仅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阅读,还能进行即时点评。发展至今,网络新闻跟帖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媒介产品,很多网民也把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新闻本身转移到冗长而充满争议的跟帖上。阅读网络新闻跟帖并通过发布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网民新的舆论参与行为,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峰 《新闻前哨》2011,(7):36-37
微博开启了新一轮的"微新闻"时代。微博凭借其独特的交流方式:简捷的形式和便利的发布方式迅速获得了用户的喜爱。这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日益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传统媒体的地位和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并化解这一挑战,将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跟帖是网络用语,与纸媒本来是不沾边的。而且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跟帖的内容也非常自由。在网络上,是否有人跟帖,有多少人跟帖,是评价一个事件或一个话题是否有人气的标志。跟帖之火,有时很让人嫉妒;跟帖的形式,同样也因为自由活泼,而引起网友的普遍青睐。那么,在跟帖中,在看帖中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网民根据网络媒介提供的新闻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网络表达方式,其最早是作为网络新闻的副产品出现的,目的是增强网络媒介和网民的互动,使网民不仅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阅读,还能进行即时点评.发展至今,网络新闻跟帖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媒介产品,很多网民也把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新闻本身转移到冗长而充满争议的跟帖上.阅读网络新闻跟帖并通过发布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网民新的舆论参与行为,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无跟帖,不新闻?——跟帖的价值与门户网站的品牌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网络民意聚集和表达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跟帖无论在业界还是学术界都不及论坛(BBS)的受关注度,而网易2008年的年终策划<无跟帖,不新闻>则将跟帖提到了公众的注意力之下,向受众展示了这一新闻衍生产品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陈茜 《新闻世界》2012,(4):108-109
微博"上海发布"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该微博及时发布权威的上海政务信息,努力提供涉沪实用资讯,积极与网友开展互动,回应群众们的关切话题。笔者以"上海发布"为例,从网络问政角度,浅析政府微博的利民之处。  相似文献   

15.
网络采访谈     
雷健 《新闻界》2001,(6):25-26
网络采访是指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进行新闻事件采访、材料收集、事实核对的采访活动。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还是互联网络上发布的新闻的采写过程,大都还是依靠传统新闻采访手段来完成的。网络采访只不过是互联网派生出来的一些新的新闻采访手段罢了,不仅网络新闻可以运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现在也正大量运用网络采访的手段。因为,由于互联网络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网络采访具有不少传统采访不具备的好处和优势。目前,进行网络采访主要有五种方式:电子邮件、讨论组、网上新闻调查、搜索…  相似文献   

16.
一、发挥网站专业优势,引导网民理性参与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①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开放、互动、共享等特点,应该也是事实的报道,也需要具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能引起网民的关注.网络新闻不像传统媒体的新闻那样必须经过审稿才能刊登或播发,它所受到的限制非常小,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认为的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传播.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网民对新闻资讯的接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会主动地进行附和、反馈或质疑.  相似文献   

17.
杨林涛 《新闻实践》2012,(11):63-63
“无跟帖,不新闻”,如今这句话已成为绝大多数新闻门户网站的真实写照。以笔者习惯浏览的网易新闻来说,与其说是看新闻,倒不如说是看新闻跟帖更为切实。因为,新闻有时只看个题,而通过只有几句话的跟帖,大多就能掌握新闻的主题内容和网友对该新闻的价值取向;同时,跟帖中不乏新闻背后的故事和各类评论。然而近段时间,感觉这跟帖开始有些走样了。随着网民人数的增加,言论秩序似乎已经开始失控。现在浏览新闻网页时,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只得采取关闭评论的方式,来防止恶意的、低俗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破坏性的言论泛滥。惜哉!  相似文献   

18.
黄娟 《新闻世界》2011,(5):114-115
2010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给力"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给力"自成网络流行语后,不断受到传统媒体的"追捧"。笔者试通过这一现象分析传统媒体"追捧"网络流行语的原因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董月婷 《青年记者》2017,(20):99-10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要实现新闻有效传播就离不开新闻译制.民语新闻译制本身就十分复杂,网络环境下民语新闻的译制变得更为繁杂.简单性原则提倡由繁到简认识世界,下面笔者用简单性原则来探析网络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路径. 影响网络民语新闻译制发展的因素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民语新闻译制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影响网络民语新闻译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新闻的特点制约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网络上发布的新闻与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有诸多不同.第一,新闻的海量性影响对原始新闻的筛选.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超大的承载容量,网络新闻也就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海量性,这方面的变化阻碍了民语新闻译制者对原始新闻的选择.第二,互联网的易复制性影响民语新闻译制的版权保护.不同的民语译制者对同一篇新闻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译制新闻时也就相应地拥有版权,但网络的易复制性,使一手翻译的版权保护受限,这一现象将会损害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互联网对传统平面媒体的冲击是"反噬母体",即其通过整合、改造甚至原搬传统媒体的内容来争夺受众,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闻内容的掌握并没有受到真正威胁;那么微博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一种颠覆,其完全脱离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新闻获取渠道和发布渠道都是独立的,必然会对传统媒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