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靓 《新闻世界》2012,(7):193-194
本文通过对《大公报》构建公共领域条件的分析,探讨张季鸾是如何站在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立场针砭时弊,批评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从而构建了《大公报》的公共领域的,并且指出了《大公报》构建公共领域的经验给现代传媒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贠强利 《今传媒》2012,(12):15-17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已近二十年,对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扩展与实践,和公共领域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共领域构建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都市报在公共领域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兴趣对其进行研究,而都市报自身又有诸多限制,如何破解和规避这些限制成为都市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简单勾勒了我国目前公共领域现状,并对都市报发展的限制做了梳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能对都市报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貟强利 《报刊之友》2012,(12):15-17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已近二十年,对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扩展与实践,和公共领域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共领域构建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都市报在公共领域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兴趣对其进行研究,而都市报自身又有诸多限制,如何破解和规避这些限制成为都市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简单勾勒了我国目前公共领域现状,并对都市报发展的限制做了梳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能对都市报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元数据互操作是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关键,基于本体的语义互操作是元数据互操作的发展方向,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语义互操作,需要通过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本体构建、语义检索等步骤,利用CIDOC CRM构建基于本体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语义互操作模型.以本体构建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则要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顶层本体,根据机构与资源实际情况构建多领域本体,整合已建成的领域本体,注意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与构建模型的选择.图1.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5.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颖 《新闻世界》2012,(3):36-37
近年来,电视情感节目在荧屏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私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的风行,凸显的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危机,即传媒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不恰当地将私人领域放入公共领域。本文以电视情感节目为切入点,探讨在当今社会媒介环境下公、私领域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传媒的影响,并阐述如何正确发挥传媒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公共领域思想的研究中,以公共协商为主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多元主义情境下生成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在提倡多元价值观的今天,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有着更为急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领域的理论出发,针对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构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政府、媒体以及公众在建构公共话语空间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直接导致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媒体公共领域业已成型并且对公众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基本内涵和网络媒体公共领域构建与治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人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在公共领域的框架内对《新青年》进行考察,探讨集结在《新青年》旗下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通过这份刊物在当时构建起一个从文学到政治的公共领域,他们又是用何种公众舆论来充实这个公共领域的。正是这样的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影响,使得《新青年》充分发挥了报刊的社会动员作用,在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1.
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由于其准入门槛低、言论相对自由,以及去中心化、个人化、社会互动等特点而广受推崇,由此被认为成功地构建了"公共领域"。公共精神作为公共领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平等、独立、自由精神的缺失,使微博虽然在形式上具备成为理想公共领域的外在条件,却仍存在许多现实阻力。  相似文献   

12.
邹一沛  熊程 《新闻世界》2013,(7):154-156
【摘要】微博网站的兴起为构建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它意味着公民意识的觉醒,而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反过来又会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成熟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菲 《新闻世界》2009,(8):87-88
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这个概念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互联网蓬勃兴起后,它为公共领域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推动着公共领域朝着更为开放,更具包容和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的相关理论指出,公共领域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网络的普及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理想的话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在网络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网络新闻评论是公众充分地实现话语权的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充分肯定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受网络自身特点的限制,网络新闻评论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还有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剖析了哈贝马斯笔下理想公共领域构成要素,分析了在网络中构建理想公共领域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秀才  朱梦琪 《现代传播》2015,37(2):135-138
本文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从微博的媒体属性与后现代文化等方面,探析当下中国构建微博公共领域的条件与可能。认为微博虽然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然条件,但与真正理性、成熟的公共领域仍相距遥远,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未知的变数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8.
庞旭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99-201
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加V名人探讨“方韩之争”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考察当今网络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构建状况.本文作者发现:微博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强调的理性交往与批判,包括公共性等特征,均面临严峻挑战.网络微博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构建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9.
黄燕萍 《新闻世界》2009,(11):149-149
网络的出现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尝试从传播模式、参与者的多元化及话语空间的多元化这几方面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臧欣 《新闻世界》2013,(11):227-229
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发展及构成要件的分析,来论述构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优势所在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