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以描写北平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为其所长。1941年前后老舍经历了抗战中期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转折,他开始放弃通俗文艺、宣传文艺的写作,重新接续被抗战打断了的小说写作之旅,从写作风格、写作题材、写作体裁三方面完成了向新文学的回归,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深远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2.
在抗战这个苦难特殊的年代,作家们纷纷怀抱着满腔热血和昂扬斗志,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参与着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国难文学。在此期间,老舍的抗战戏剧成为文坛上的一颗闪亮的星星,它们有着强有力的政治性和宣传性,在鼓动全民族参与抗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这些戏剧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剑北篇》是老舍在抗战期间用大鼓体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作家生前出版过的唯一的一部长诗。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老舍创作的真实动人的一个侧面。长诗部分章节曾先后发表于一九四○年的《新华日报》、《大公报》、《抗战文艺》、《中苏文化》等报刊。一九四二年五月由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出版了单行本。由于当时发行量比较少,仅印行过一次,早已绝版,现已很难找见。  相似文献   

4.
由我校校报编辑部杨立德同志著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最近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11万6千字。老舍是人民的艺术家,是蜚声中外的作家,在现代、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年谱》一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老舍一生的大事活动,包括老舍的童年、青年、两次较长时间出国、回国任教、从业余作家到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作家云集,文学活动盛况空前,抗战胜利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外地作家仍在此驻足来去。《屈原》《清明前后》、《寒夜》、《四世同堂》等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都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现代文学史,不可忽略重庆的特殊地位;研究重庆文学史,应该注意抗战前后的绚丽景观。研究抗战前后的重庆文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陪都的政治背景对文学的影响抗战期间国共合作,当局对文坛的控制时紧时松,过紧则有违抗战国策,放松则唯恐权桶旁落。茅盾等政治色彩较浓的作家几番出人重庆,《屈原》等…  相似文献   

6.
鼓动全民抗战、渴望民族新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老舍抗战剧作的一条红线。鲜明的文化分析色彩,赋予了爱国主义以透视国民精神与社会心理的深刻思想内涵。温和的世俗讽刺是老舍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寄寓着作家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二者的完美结合,既是对老舍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业已开始的探索国民性思想的深刻总结,又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对国民性问题探讨的较高成就。小说化的戏剧创作手法,不仅使老舍抗战剧作具有了不同于戏剧家戏剧的鲜明特色,而且是老舍为丰富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经验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和同期现代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其审美范式与其女性形象构成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也为解读其人其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在参数。  相似文献   

8.
老舍与重庆     
老舍在重庆的抗战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是重庆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学写作”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于“文学写作”这一复杂精神现象的理解和探求仍很肤浅。从“生命形式”这一独特角度,结合一些作家、作者的创作实践,从整体性、有机性、创造性等方面,探讨“文学写作”中的复杂思维活动,有助于对“文学写作”现象的新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作家,因小说和戏剧创作而广受赞誉,但其一生创作的四百余首新旧体诗歌却常常不被研究者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因其小说和戏剧的“光芒”遮蔽了诗歌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五四以降新诗的强势勃兴和旧体诗的边缘立场使然。文章认为,老舍的旧体诗写作与其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环境、教育经历和阅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是老舍本真人格与人文精神形成与塑造的源点,也是其诗学思想和旧诗写作的基础,彰显了老舍本真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赫伟 《小学生导读》2008,(Z1):12-13
说完就走抗战期间,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在美国任教。一次,纽约举行书展,他被邀请去向读者演讲。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女性作家以小说为代表的叙述类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主要写作向度为家国、河山.这种写作向度,显示了女性在"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对自我主体在社会中存在地位的思考与期望.特别是丁玲的小说作品,既有其作为国民的"为革命"的大气势,也有其作为女性的"为自我"知识分子式的细腻反思,两种写作思维在其作品中互相交杂、碰撞,显示出此时期在抗战主流话语下,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自觉遮蔽与自觉觉醒.  相似文献   

13.
老舍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传统女性意识比同期的现代作家们要厚重得多。老舍笔下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其审美范式与其女性形象构成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对老舍小说中女性观的探讨对解读老舍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为老舍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写作素材,启发了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心扉,同时也提升了老舍文学文本的思想文化意蕴,在救亡压倒启蒙的现代中国,当绝大部分现代作家把文学创作焦点聚集在芸芸众生的此岸世界寻求救国救民良方的时候,老舍以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和虔诚的佛教信徒把探求真理的目光投向人生彼岸,延伸了老舍作品与那个血与火革命年代的关学距离,这或许是老舍作品至今仍然活跃于影视网络传媒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老舍和曹禺分别统领着20世纪话剧创作的不同时代,共同铸造了20世纪中国话剧的辉煌成就。目前,关于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将二者话剧直接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还很少,至于具体到将其二人剧作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拿来比较分析的,尚未见到。文章从四个方面全面比较了"疯女人"李颜与蘩漪这两个特殊女性形象,以期由浅入深、以小见大,透视出两位作家对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同理解以及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不同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7.
人名巧入诗联,既风趣又别致。1982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中,有这样一副获奖对联:"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由当代文艺界的三位知名人士碧野、田间、牛得草和金山、林里、马识途的名字串连而成。此联构思精巧,意义连贯,意境也十分含蓄、优美,并无生搬硬凑之嫌。  相似文献   

18.
小议怀安诗     
延安时期中共党内诸老及地方耆旧民主人士成立怀安诗社,写作旧体诗,内容不外文人的披襟述怀,应答酬和.虽然怀安诗作者宣称要以旧体诗发挥激励抗战等社会功用,但由于旧体诗的形式局限及其在中共文学观念中的等外位置,怀安诗只能在自娱自乐中获得功能的自足.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老舍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