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隆重举行,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省重点学科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针对文化研究日益活跃的趋势,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个议题下,会议就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等问题,秉着学术平等、多元兼容、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童光政教授致开幕词,《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之林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就会议的缘起与议题的确定经过作了热情的讲话。下面是研讨会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24至26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与文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东方丛刊》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就“中国文论的传统与当代意义”、“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中国文论的特色”、“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与审美经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理论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2日至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实现了学会的新老交替。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2日至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实现了学会的新老交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席扬 ,男 ,1 95 8年生。 1 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 1 996年破格晋升教授。 1 997年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地进行学术访问。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席扬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践中 ,一向以宏观把握与理论分析见长 ,他的论著也多以对对象的理论性思辨显示自我的学术个性。例如对“新时期文学”“赵树理和山药蛋派”的“文化学”研究、对中国现当代作家写作行为的“修辞学”研究、对现代散文作家进行的“知识分子精神史”式的研…  相似文献   

8.
6月20日上午,由我校文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今日世界文学》期刊联合举办的《今日世界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专刊”出版座谈会在文学院召开。莫言、余华、格非、食指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批评家与会,就世界当代文学与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6月29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大学文学周上,王安忆、李锐、蒋韵、阎连科等作家在主题为“现实主义与中国经验”的文学周圆桌会议上展开激烈讨论,来自山西的作家李锐肯定了中国经验的存在,在李锐看来中国经验不是固化的过去。“中国经验是正在进行时。”李锐认为,中国经验的进行时与白话文运动的未完结是联系在一起的,经验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语言问题,“我不认为白话文运动仅仅是上世纪初十年的文化狂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0届年会暨“当代文学中的反腐倡廉与生态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4日―16日在贵州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联合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教授、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健教授、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谢廷秋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会。代表们就“官场小说”作家作品研究、“反腐小说”评价、反腐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生态小说创作的得失、生态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题记:新世纪的13年,以中国内地为主体的华语电影可谓内外两重天,内地市场单片和年度票房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屡屡设置引起广泛讨论的社会议题;海外的情况却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兴起后市场与评价都趋于萎缩。华语电影在海外面临怎样的市场挑战,应当如何打造自身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有鉴于此,陈林侠、宋素凤、柯婧婷、王敦和叶品言等青年学者于2013年5月17日齐聚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话语交锋、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2.
由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2-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中国社会历史”的资助,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以及日本、美国、韩国的学者共64人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46篇。借助国际会议这个平台,中外学者围绕着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这一主题及相关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左翼文学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为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标准为首要。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存在两种“元话语”,启蒙“元话语”和不断革命“元话语”,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核心。赵树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乡村关怀不会随着“元话语”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启蒙到不断革命,赵树理文学一直以乡村伦理和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个“主体性”意义的标准。作家不应该屈服于某种权力话语,今天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应该吸收各种“元话语”的优秀部分形成赵树理式的东方化叙事。  相似文献   

14.
在蔡翔的著作《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一文化想象(1949-1966)》的讨论会上,罗岗指出,依托于1980年代广义的“重写文学史”运动而形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框架已经逐渐耗尽了其本有的能量和潜力,今天的文学研究能不能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能否提出重大的问题”。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5.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外来影响和接受研究的角度考察中国大陆当代文学5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对外国文学资源的接受经历了从单一接受到全面排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在全球化语境中步入多元等四个时期;在文学创作上则留下了一条明显的从“苏化”到“文革”,从“西化”再到“多元化”的演化轨迹。梳理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走向世界的一份备忘录。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赵树理的创作独树一帜。在全国解放后,满享盛誉的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并以与农民“共事”的方式熟悉农村生活。对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的真切了解,使赵树理在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风雨雨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的头脑,严谨地按照着革命的现实主义原则进行创作。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我国农村解放后实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在众多反映农村生活的同类作品中,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这些创作的深刻含意,将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被人们越来越深入的体会到。赵树理的创作,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画面,塑造了各种类型的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而且对不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把一批山西的著名作家如马烽、西戎、孙谦等人的创作称为赵树理创作流派,即是一例。但是,这样一位为我国当代文学的成长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并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赢得声誉的作家,却经历了一番坎坷不平的遭遇。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从五十年代末期的《锻炼锻炼》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分歧;林彪、“四人帮”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时,赵树理的作品更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暴露文学”;  相似文献   

19.
题记:中国现代小说在“西方”的影响下催生,小说观念、技巧和文体风格都是比较西化的,但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小说的发展。许多作家都曾撰文提及外国文学对自己创作的滋养,许多学人也曾深入阐释过“西方”如何催生中国现代小说。但我们自身的文学传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想象却缺乏深入细致、系统有效的梳理。如何看待文学研究中的“西方”影响,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如何向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汲取营养?针对这些问题,林岗、郭冰茹、王敦、刘湘兰、罗成等学者于2013年3月21日在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人生和创作大起大落,誉毁兴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从创作观念上的政治功利性的形成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相对于“五四”时期恶化的创作环境对作家心灵自由的摧残.忠实于生活的精神品格带给赵树理的成就与磨难等方面来解读赵树理,那么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就会更为明晰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