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殖民这一政治现象.在殖民定义的基础上推出殖民传播的概念,并对它的特征做出探索性的分析.作为殖民的主要方式,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军事上的武力干涉、思想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传播上的时空秩序开拓,它们相互勾连,形成统一性的殖民体系.在后殖民的当下,殖民方式发生转型,赤裸裸的暴力殖民转向隐形的温柔暴力.换言之,资本主义以传播的方式达到殖民的目的,转型的前提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然,或许这正是后殖民时代的新殖民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泓 《新闻知识》2012,(2):51-52
NBA宣扬民主平等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是美国文化霸权中的一部分.对此,各国应站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汲取其有益成分作为补充,并积极提升自身文化实力以抵御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入侵,进而争取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以获取更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粉丝文化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国内粉丝圈群引进了韩国粉丝圈群的一套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形成一种具有严密纪律,以偶像为中心的群体自组织—"饭圈"。以"参与感"和"沉浸式"为特点的社交平台使"饭圈"有了接近"偶像"的可能性,她们不是精英文化所描述的无理智的"少数人""底层人"。相反,饭圈内部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分工配合,饭圈成员充分地发挥着自身所长为偶像服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粉丝们在饭圈活动的参与中产生的自我认同,以及与志同道合者产生群体身份认同。还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社交平台的广泛运用为"饭圈"与"偶像"之间的互动提供了空间,以及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女性消费力量的崛起。在这后现代原子化的时代,"饭圈"这个"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能够瞬间聚齐人群,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备高效的青年自组织,如此,对"饭圈文化"的文化研究也就显得必要了。  相似文献   

4.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出现了经济资本侵蚀文化资本、权利资本挤压文化资本、政治场域固有惯习与文化传播场域的扭结以及文化资本非理性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情况,应从捍卫红色文化传播场域的独立性着手,以反思的视解理性地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5.
陈鸿瑶 《传媒》2020,(10):90-92
有效的文化传播,关键在于使不同文化主体间形成“第三空间”,找准跨文化身份、寻求文化接口,促使文化主体形成对待不同文化的“第三种视角”,所以,在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中,还需要我们从小处着手,构建共同经历、关注共同情感、聚焦共同价值观,搭设共情桥梁,通过文化产品构筑文化交流的“第三空间”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跨国企业和他们的品牌凭借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母国文化,并通过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和广告传播,与目标公众展开多维度的情感说服沟通,通过蕴含其内的企业文化基因输出母国的文化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外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除了需要重视传统的官方渠道还需要重视本土企业的文化传播价值和文化外交潜力,为开拓中国优秀文化传播渠道贡献力量。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外围支持,而不是直接介入企业营销传播活动。培养具有世界格局眼光的跨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入手,运用佛洛依德的理论分析好莱坞电影文本及其营销世界的内在原因,探讨了好莱坞电影所承载的美国精神行销全球的文化殖民意图,揭示美国凭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市场所达到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平阳 《今传媒》2023,(4):104-106
影视作品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化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不同于跨文化传播,转文化传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提倡各文化主体平等交流互鉴,强调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从转文化传播角度解析中国影视作品的“出海”方案,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视角,从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妃 《报刊之友》2014,(4):143-144
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气候,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渠道,在倡导、制造、实践、强化消费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视在传播消费文化过程中也会呈现的一些负面效果。因此,要用好电视这把双刃剑,传播积极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体在满足经济利益诉求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媒体责任,营造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这就要注重受众心理研究,增强民众对新闻消费的关注度;提升新闻品位,打造新闻品牌,增强受众的消费热情;传播积极的消费文化,拓展传播媒介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做好媒介经营,引导正确消费文化观的建构,重视平衡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与正确消费文化观的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断裂,促使全球化现象首先诞生于经济领域,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追逐资本利润,导致了对弱小国家的现代经济殖民控制,一方面,殖民国家对被殖民地的经济资源掠夺、过剩商品倾销、廉价劳务输出等行径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另一方面,殖民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思想观念也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法国殖民者修建从越南至云南的殖民工具——滇越铁路为例,探讨了铁路从一开始作为一条殖民铁路给当地带来的灾难,到后来逐渐转化为一条传输西方观念、文化与科技的国际化铁路,同时以云南开远市作为具体体现这一角色转换的实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NBA的生意人知道,在美华人及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想象支持着他们不菲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70-76
微信以迅猛态势发展坐稳了移动社交软件的头把交椅。美国学者沃尔特·翁提出的"原生口语文化"及"次生口语文化"理论提供了洞察这种媒介现象的视角。媒介对人们的意义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和"重新部落化",是助力于人们使用和享受原生口语文化的技术载体。对将"原生口语文化"置于"次生口语文化"地位的电子媒介而言,善用口语者,善于虚拟原生口语文化者,会占有优势地位。翁理论对于当今媒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杨国藏  马瑞贤 《传媒》2023,(22):46-48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文化传播云参与活动增多,但是文化传播的叙事思维仍较为粗放。在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为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文化传播是语言服务的附加价值,新时代的数字语言服务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跨文化数据分析平台、基于大数据形成中国文化翻译工具系统、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数字语言服务能够助力中国文化分层传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消费文化环境下的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为研究主题,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把握植入式广告的结合点。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理想"的共同达成是影视剧和植入式广告在观念上的结合点,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是两者实际的结合点。研究建议,广告文本与影视剧内容文本必须寻找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才能完成意义的转移与受众关注点的切换。  相似文献   

17.
NBA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技赛事,而是集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为一体的传播政治经济建构的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笔者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和认知NBA的传播建构,试图分析和批判NBA在商品化、空间化和结构化三个进程中的传播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土豪"一词成为网络热词以来,其指代对象和语义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豪群体也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追捧奢侈品以消灭身上原有的"土气",高额而没有文化品味的消费方式成为其群体特征和饱受大家诟病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土豪群体消费方式的梳理,进而分析当今社会中土豪群体"文化资本"匮乏问题,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篮球产业链中,俱乐部、赞助商、常规赛事、季后赛、总决赛媒体和球迷大众等环节缺一不可.大众媒介不仅仅是篮球赛事的展示平台,更是篮球文化的构成要素.20世纪末,美国传播界流行一句话:NBA可以没有乔丹,但不能没有电视.很生动地说明了NBA式的体育文化与媒体的有机联系.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篮球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分支,而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又互为存在的前提.这应是我们宏观认识篮球与媒体关系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义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包含的主要观点是:(一)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二)文化消费是一种模仿性质的消费形式;(三)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但是,虽然其主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有理论家涉及这些问题.消费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另一方面界定了社会关系,文化消费的基本功能在于能够创造意义,从而制造与维系了社会关系.任何对商品的文化消费,都是文化的结果,文化是一种仪式活动,文化传播更是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