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广告媒介中的怀旧思潮进行深入解读,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广告媒介文本,从生产、消费和风格三个层面,探讨当代广告媒介文化中"怀旧"的产生、"怀旧"的风格以及"怀旧"与当代消费社会的内在关联. 一、被生产、制造的"怀旧" 最近几年,广告中涌现出了一股"怀旧"之风,许多广告开始喜欢把童年往事、传统生活方式和老城市街景、历史和民族风情以及昔日经典的品牌作为广告的对象、主题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郭曲红 《大观周刊》2011,(45):37-37
“三网融合”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广告提出了挑战,后现代广告在符合消费社会文化和受众理念的情况下孕育而生。但后现代广告自身却存在着缺陷,破坏性创新恰洽从传播学领域内的延伸意义中,为后现代广告找到了一条和谐的、可持续的破坏性创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许敏玉 《新闻界》2012,(16):25-28,63
广告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是人类不断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果。后现代广告作品追求主题概念化,逻辑非常规,意识形态化。后现代广告文化具有文本"无意义"性,符号运用颠覆性和异质文化融合性。后现代广告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冲击体现在宣扬个性的解放,消解固有文化模式,再塑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月明 《新闻界》2006,(5):116-117
当今,“后现代”已经超越了最初的艺术范畴,延伸为一个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状况的概念。中国目前有没有宏观意义上的后现代广告?如果有,它们有哪些表现?与欧美的后现代广告有什么差异?如果有,那么哪些因素是能让后现代广告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分析对后现代社会媒介的三种研究路径,从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丹尼尔·贝尔以及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的不同学科思想出发探寻西方学界对后现代社会中媒介分析的足迹,以揭示大众媒介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闫峰 《青年记者》2016,(32):14-15
西方社会中的后现代广告形态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界对于后现代广告的回应勃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研究范式呈现出两大分野:一是基于后现代的理论框架以广告为对象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出现的动因、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二是承袭传统广告学的研究路径,以广告学理论为基础,把"后现代广告"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的意义生成、效果研究以及消费者态度研究等.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质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2):23-26
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各大卫视争夺收视率的主要武器,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批判后现代社会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对这一现象的愈演愈烈之势进行解读。从这位西方批判学家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现象,电视节目"纯娱乐化"、"泛娱乐化"的背后有着对后现代媒介更深层的批判意义,本文从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传媒的几个主要观点入手深层次解析娱乐现象,从媒介现象剖析媒介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本性的异化与影响,并另辟蹊径寻求解法。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和媒介社会化大环境下,广告舆论和新闻舆论一样成为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的重要工具,广告舆论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告舆论研究的社会意义凸显。本文归纳了广告舆论研究状况,梳理了广告舆论研究的不同语境,提出广告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媒介融合、广告传播、舆论形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广告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亚炜 《新闻界》2007,(4):133-134
本文通过对新广告媒介的界定,介绍了新广告媒介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它们涌现的技术、社会、商业原因,归纳了新广告媒介具有的共同特征,指出新广告媒介的出现为广告人拓展了创意空间,也为广告主进行多重传播、优化媒介投放策略、全方位塑造品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价值论为分析框架,分析认为不能体现大数据媒介优势的传统广告将被淘汰,能体现大数据媒介优势的广告将会形成.大数据广告一定是能彰显大数据媒介和技术优势的广告.大数据技术和媒介优势还可以使广告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逆向选择.进一步分析提出广告价值论,客体的价值在于对主体的满足,大数据广告的价值在于广告对受众、社会和媒介的满足.大数据广告的受众价值在于其信息价值、娱乐价值、社交价值和时空价值更高;大数据广告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大数据广告的媒介价值在于使媒介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伍慧琼 《新闻世界》2012,(6):151-152
传统广告媒介的困境和社会、营销、传播领域人本化的兴起促成了广告业对自身的反思,并开始了广告内容人本化的尝试。在此背景下,自行车广告在全国兴起,自行车广告信息传达的平等性、强渗透性、生活化等特点体现了广告行业为广告媒介人本化所做的努力。传统媒介同样在广告媒介人本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改进,但是只有新媒体,或者说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才能最终承担起广告媒介人本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为例,从媒介生态学角度对媒介广告自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运用国内外媒介生态学的最新观点,结合中国社会现实,从生态系统要素组成、媒介生态循环、公共政策、媒介生态评价等多个方面,为运用媒介生态学,自觉执行媒介广告自律,加强媒介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其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为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刊播广告能够壮大媒介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升媒介公信力。但是,刊播广告有可能造成广告商控制媒介,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新闻广告、庸俗广告和随意插播广告、广告超量等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有损媒介公信力。珍惜媒介公信力,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势在必需。  相似文献   

14.
钟楠  陈世华 《新闻窗》2007,(5):104-105
在现代传媒的运作过程中,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互动的发展过程,大众媒介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成为媒介内容和媒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属经济的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并不直接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却以其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广告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审美哲学在广告领域的体现,对当代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如何利用适度的后现代广告来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建构健康的审美文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本文分析了后现代广告的特点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广告人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无限度地迎合受众,应同时考量传统社会文化的接受度和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引领健康大众审美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教学理念对广告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化社会和教育全球化时代,后现代教学理念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广告学科的教学改革也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不断前行。本文借鉴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广告学科教学实践的需要,提出广告学科应在教学范式、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取向上予以改进,这对广告教育和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广告的实践策略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在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社会从实体化走向媒介化。而社会向媒介化的转型,又必然导致人的空心化,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人类创造了媒介,但最终却被媒介所控制。媒介的传播本质是再现意义上的表现,这必须导致文化的形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商品的最后阶段是广告。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文化表述,广告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不讨论公益广告),这里仅就广告定义,广告创意,广告类型和广告的社会审美价值的表现特性进行探讨。现代广告的定义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广告是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