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闻失真     
(一)请务必核实新闻源近段看报,竟闹出这样一个笑话。5月27日翻开解放日报体育新闻版被一醒目标题吸引住了,题为《冠军是个“中国姑爷”——施拉格妻子田元曾服役中青队》,报道刚结束的本届世乒赛男单冠军施拉格的妻子竟是中国人——田元,而且曾是中国青年乒乓球队一员!时过两天,5月29日文汇报登了一则报道《施拉格是‘中国姑爷’?——当事人闻言后拍案而起》,传递了最新消息,即当事人田媛听了上述信息后“气愤”、“辟谣”、“以正视听”,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她是“施拉格的妻子”这一事实,以致“施拉格目前也已联系他的律师,决定对此事进行了解和追究”。  相似文献   

2.
郑志荣 《新闻界》2003,(2):41-42
新闻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条基本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年来一些失真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给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讨当前新闻失真的主要表现及预防对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志刚 《记者摇篮》2009,(12):37-3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当中,危害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粮食亩产13万斤”到“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从“毒香蕉”到“纸馅包子”,虚假新闻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假新闻猛于虎”道出了人们的切实感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等5城市互联网的使用状况及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较而言,网民最信任的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不是网站;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最信任的也是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办的网站而不是商业网站等。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准则。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对受众而言无任何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古往今来,探讨新闻失真的著作文献有很多,他们从各种角度论述了新闻失真现象的成因。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叙述学的视角,对几十年来无法解决的新闻失真问题加以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媒体采编播工作中的"叙述"环节,从叙述学角度探讨媒体中的不当叙述可能导致的新闻失真现象,旨在用叙述学知识指导媒体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减少新闻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对不实传言.笔者主张“让谣言止于常识”,意在通过普及和更新常识来避免谣言的伤害(见本刊2009年1期)。然而.面对较为复杂的信息、一些精心制造的新闻.仅仅靠常识恐怕还不能识别它的真伪.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宣传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化解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热点、理顺读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而化解热点、理顺情绪的途径又不妨多种。笔以为,辩证、理智、客观地分析社会世象,不写不登情绪化、极端化的新闻报道是记和新闻媒体时时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王波 《传媒观察》2003,(8):35-36
发展经济,是当今中国的最强音。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经济新闻,它们对于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沟通和促进作用。但是,经济新闻“失真”,对受众产生误导,有损传媒诚信形象,甚而导致企业倒闭、农户破产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即对此现象的根源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不同之处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闻事件。读者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和传阅。动新闻的宗旨在于让“静态”、“平面”的新闻“活动”起来,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12.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问题性新闻越来越被媒体看重.越来越受到受众关注。这种新闻报道过去比较少.在教科书中往往归于深度报道或舆论监督类。如今应该把它单列出来加一研究,以利于新闻理论的发展.并推动问题性新闻的实践。本文试就此问题结合采写广播专稿《传统名牌产品缘何不“名”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闻事件。读者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和传阅。动新闻的宗旨在于让“静态”、“平面”的新闻“活动”起来,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尽管有的记者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采写新闻,仍难免有失真的报道。这类失真的报道,与哪些不负责任的造假新闻完全不同,它没有主观恶意,所以不能一概用“职业道德缺失”、“主观过错”、“胡编乱造”这类词去指责,而是需要认真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6.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1997年5月版《新闻学大辞典》中认为:“非事件性新闻,即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性情况、倾向或经验等。”对于许多报纸,尤其是对于省报、行业报而言,一种风气的形成、一段时间情况的总结、开展一项活动的经验等这类长期性活动是常常需要报道的内容。因此,写好这类非事件性新闻是很重要的。然而,通过对多家报纸的调查,我们发现,刊登在报纸上的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体说来,缺乏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18.
郑健 《军事记者》2002,(4):33-34
~~谎言这样“保护”真相——简析近年西方战争传媒失真现象@郑健  相似文献   

19.
刘洋 《青年记者》2006,(18):62-63
时新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科技新闻作为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种,也必然有着时新性方面的要求。在求新求快的同时,科技新闻如何求新,求快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作浅析。科技新闻也应注重时新性要求有人认为,科技新闻是“以报道科技战线新近动态和成果为主的新闻”,鉴于其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