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 ,在许多地方 ,报业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可供开发的空间已十分有限甚或几近枯竭。在这样一种情形下 ,一份新创刊的面向市场的市民生活类报纸要想生存下来并且获得较快发展 ,靠什么呢 ?用武汉晨报总编辑梅明蕾的话来说就是 :一靠准确定位 ,在“夹缝”中开拓新的生存天地 ;二靠不断创新 ,实行智慧竞争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是靠发掘人的潜力 ,有了一支有理想 ,有才干 ,敢打敢拼 ,朝气蓬勃的队伍 ,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归结起来就是 ,办报要有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支撑 ,一张报纸或可繁荣一时 ,但决难长久繁荣 ;有了正确的理念作为办报的基础 ,方可拥有光明的前景。这里 ,我们愿向大家介绍武汉晨报的办报理念和实践 ,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何志武 《新闻界》2003,(1):14-15
新闻依记者而兴,记者因新闻而名。记者塑造了新闻,新闻又塑造了记者。如何利用新闻岗位加速记者成才并延长优秀记者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寿命,一直是新闻媒体苦苦探求的课题———一个涉及在新闻队伍内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新课题。这一课题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竞争的质量及成功与否,因为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一个严峻的现实:成熟记者纷纷“淡出”采访一线刚办了才几年的新兴报纸绝大多数记者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自不待言,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机关报记者队伍年轻化速度也越来越惊人。据笔者调查,在许多报社,…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民不会忘记,就是他——曾装疯13天卧底偷拍飞车大盗,协助铁路公安干警,将一个由60多人组成的大型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就是他——曾化装成修鞋匠、管道工暗访“黑香肠”加工厂,与不法分子面对面地决斗;就是他——曾在风雨交加的寒夜爬上屋顶,揭开注水牛肉的面纱;就是他——曾为拍摄小偷而与其睡在一起……他以照相机为武器,以城市角  相似文献   

4.
卜庆祥 《记者摇篮》2004,(6):4-4,13
德国的报业可能无法同庞大固埃的美国报业相比,但在去德国之前。从一些专著和资料上得到的信息形成了一个印象却是:德国的地方和地区性报纸很有自己的特点和活力,仅从其可观的发行量上,就有足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45年5月,盟国对日反击,东京成为一片火海谁先在中国的报纸上提出了“落日”的概念?△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报人谁先预言日本将于四十八小时之内投降?冯英子先生情怀殷殷忆当年  相似文献   

6.
《武汉晨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都市类报纸。与该报同类的报纸,武汉地区还有几家,如《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等,地理环境、定位、受众的相同,将使这些报纸陷入同质化困境。如何避免同质化,凸显个性化的办报特色?《武汉晨报》经过几年的摸索,在新闻报道上开始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即"连续性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2007,(3):41-41
北京《晨报》具有副刊性质的是第7版。1919年2月7日起,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增加了“自由论坛”、“马克思研究”和“译丛”,以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从而使《晨报》副刊一举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4,(12):18-18
近日,免费赠送的近万份武汉晨报送到了武大、华中科大、武汉理工大、华中师大和武汉船院,武汉晨报记进驻高校采访活动也顺利展开。为了回报读,改版后的武汉晨报在武汉地区首次设立了一周5期的“大学新闻”版,旨在第一时间充分报道高校方方面面的生活。据悉,免费服务还将延伸到武汉高校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11.
李龙珠 《新闻传播》2007,(10):42-43
坚守着对新闻的一片痴,隋,凝望着报纸的方寸天地,用敏锐独到的视角洞察市井百态,用流畅锋利的笔触撰写天下华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晨报>原为研究系的机关报,其副刊毫无影响力.李大钊接手<晨报副刊>后将其改版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各种进步思想的舞台,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新的阵地.本文从<晨报>前身<晨钟报>溯源,对<晨报副刊>的改版作了分析,从中透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角色、思想的多重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竞争:“不可替代性”的缘起 报业市场的日趋成熟,各种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谋求一己生存空间,从而使得媒体的“不可替代性”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道理很简单,一家媒体所生产出的新闻产品,如果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它就失去了在市场上存在的理由。就好比,在供需基本平衡的电视机市场上,如果再有厂家生产并无新意的电视机,则可以断言,这样的厂家必是短命的。 照这样的逻辑推下去,研究“不可替代性”,从某种角度看,也就是研究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地拥有前所未有且不可…  相似文献   

14.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 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  相似文献   

15.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已到白热化地步。从整体上讲,竞争有利于报业繁荣,最终有利于读者;但另一方面看,竞争过度,又会使报业结构失当,信息资源浪费,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又从整体上抵消了适度竞争的正面影响。因此,每一家报社竞争方略的制定,无论是对整个报业市场,还是对自身的快速发展,都极具现实意义。笔者选择武汉晨报进行分析,系因为该报的竞争策略独具特色,并富于启示意义。 注重研究潜在需求 武汉晨报创刊于1999年3 月15日。年初 筹办之际,武汉 地区的报业市场 上已有日报5 家。其中机关报 两家。机关报有 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17.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18.
康乐 《新闻传播》2006,(1):62-63
做记者快5年了,日子如风般在年轻的刘姝媛身旁掠过。当初那个刚出校门、脸上带着稚气的女孩,也如风一般成长起来,已经成为《黑龙江晨报》一名果敢干练的首席记者。  相似文献   

19.
20.
年轻化是当前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普遍现象。新人给报社带来了活力,但队伍太年轻,也给报纸带来了新的问题。前两年,我常听到群众对老记的描述是:见了记就像见了老乡,特亲切,拉个家常拉个呱,说起话来一点都不外道,跟自己人一样。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老通讯员对新记的描述则是:现在的记,和老百姓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老百姓说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