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 《大观周刊》2012,(13):48-48
证据开示,其基本涵义是指庭审前控辩双方互相提供或透露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信息的作法和程序,它是实现庭审前信息交流的重要装置之一,被认为“是当事人主义或类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的设置可以为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有效的保护,同时为控辩双方在庭审前能够充分地了解案件事实真相,集中争诉焦点,彻底地进行庭前准备,保证庭审的顺利和判决的公正,构成了建立正式证据开示制度的司法资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戚恒 《大观周刊》2011,(18):173-174
在我国刑事证人出庭难是一个热门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明确提出证人证言是仅次于物证、书证的的重要证据。但是在我国庭审当中证人证言一般以书面形式出现在庭审中,这严重影响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文章从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入手分析证人证言的重要性,提出证人出庭作证对于庭审中证人证言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了新环境下媒体与法庭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正报道庭审的法律依据,即:庭审报道的核心就是报道证据;庭审报道需关注的其他法律问题;媒体在庭审报道中易犯的错误;庭审报道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4.
技术侦查证据是指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各种证据的总称。在技术侦查证据原件的认定上既要保障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又要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和侦查人员的安全。应当采用原始载体与说明材料的结合、庭审举证与庭外核实并举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证人出庭辅佐说明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龚珉铭 《大观周刊》2011,(33):62-62
一、口供制度的一般考察(一)口供的概念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2条划分的证据种类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即是指口供。因此,口供是指在刑事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自己涉嫌的或被指控的犯罪案件事实以及自己的其他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相似文献   

6.
刘蒲 《大观周刊》2012,(14):34-35,19
近些年来,庭审转播越来越成为司法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庭审转播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庭审转播与媒体审判、庭审转播与公开审判,庭审转播的决定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庭审转播的一些经验,在我国庭审转播的形式上、方式上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晋名誉侵权案”引发的博客侵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博客侵权案呈上升趋势,因其传播方式和博客监管主体、监管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使得现行法律法规难以规范和适用博客侵权出现的所有问题。随着谢晋名誉侵权案的公开审理,博客侵权中的法律困境再次暴露无遗,也引起了新闻学界和法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拟讨论博客侵权的三个关键问题。黑客入侵博客后的法律责任谢晋遗孀徐大雯诉宋祖德、刘信达名誉侵权案庭审中,宋的代理人拿不出一份证据,只声称博客上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明确予以排除,并明确了排除的程序和规则。上述两个证据规定出台以来,庭审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和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出具的证据尤其是被告人供述的质疑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9.
董晓瑜  郭研 《大观周刊》2011,(34):53-53
确定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要点和难点,对刑事诉讼关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应进行单一化的确定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合理、迅速地进行。控方应就取证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辩方有权就侦查中的取证非法提出证据;侦查人员应出庭就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卢喆 《大观周刊》2011,(49):23-24,64
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被应用由来已久,并且被称为“铁的证据”。DNA证据作为鉴定证据的一种,固然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毒通过科学的检验获得的DNA证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我国在DNA证据的采用上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庭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面对两名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犯罪嫌疑人,法官的口吻也不像以往那样凌厉.法官甚至两次提醒公诉人向法庭提交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而公诉人也多次列举有利证据提请法庭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在庭审过程中.旁听席上不时传出唏嘘的叹息声。被告人钱楠樱和范炜是一对苦命情侣。那么,在这起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对苦命鸳鸯犯下如此的重罪?  相似文献   

12.
胡琦明 《大观周刊》2011,(32):39-39
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中,证据的撤回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司法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证据的撤回规则进行详细的规定,而实际上证据撤回应该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一种,《民事诉讼法》的空白应该说是现行法律的一个缺憾。本文意在分析证据撤回是当事人应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并分析实践当中在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当事人的证据撤回申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执法证据是行政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执法的核心。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终于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有关证据转化的问题,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行政执法证据的转化终于实现了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证据转化作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内容同样也面,l占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基于本次《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行政执法证据的内容,对行政执法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据运用中的范围作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在"飞鞋事件"制造的沸腾景象里,伊拉克正步履蹒跚地向完全恢复主权迈进原定在2008年12月31日进行的庭审,在开庭前一天宣布延迟。朝美国总统布什扔出一双鞋的伊拉克记者扎伊迪,由代理律师提出了上诉请求。于是在伊拉克漫长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被推迟的庭审何时举行就没有了音讯。但因为已经对法官承认"袭击外国领导人",扎伊迪确定将面临徒刑。  相似文献   

15.
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法庭是否组织质证,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矛盾冲突。本文从现行法律规定到立法理论等多角度论证法庭对于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应当组织质证,并进一步提出协调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矛盾冲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审判公开到底可以多公开?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倾向于保护法庭秩序和司法活动,严格禁止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真正的庭审直播在英国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案件审判结束后,传媒才可以通过"重新改编的戏剧"的形式重现庭审过程。然而,2012年5月9日英国女王在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上关于司法改革的讲话,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关注,但是,英国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从1992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东京审判的研究少有问津、成果寥寥,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相关基本文献的严重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图书馆依托"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制定了对日战犯审判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出版、研究计划。两年来,国家图书馆已编纂出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文献:法庭证据》等东京审判文献资料,与审判日本战犯相关的《马尼拉审判庭审文献》53卷与《横滨审判庭审文献》105卷也将于近期出版。今后,还应从成立文献资料中心、制定专题目录、启动数据库建设、加大宣传展示力度等方面继续推动国家图书馆东京审判文献史料的征集与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1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价值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和活动,它是人民法院解决当事人之间法律纠纷的审判依据。诉讼档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一是诉讼档案具有查考利用价值。诉讼档案是整个案件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它记录了一个案件立案、庭前、证据、庭审、合议、判决、执行、送达等重要程序。  相似文献   

19.
陈醉 《大观周刊》2011,(31):7-8
证人证言是重要的证据之一,如何审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尤为重要。审查证人证言真实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证人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审三方的询问和质讧。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作证这一重要制度只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证人保护制度不健全,证人出庭经济补偿制度也尚不完善,这导致实践证人很少出庭作证.这直接影响着证人证言重要性的发挥.极大的影响了案件的质量,阻碍着庭审方式的改革。美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在当事人主义的理念主导下.形成了完整而且规范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如全面的证人保护制度,细致的证人出庭经济补偿制度。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结合中国现状.从而形成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如今,“包装”已经成为一种很流行的行为。纵观我国电视庭审节目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一下强化“包装”的问题,这并不是为追逐流行。庭审节目自出现以来,无论在电视界还是法律界,一直未能对这种节目形式达成共识。今年5月对日,中央电视台在一套节目中首次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了一起知识产权案的庭审全过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而也使得对庭审节目的争论再~次趋向热烈。法律界和社会学者对庭审节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审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等问题上,我们在此暂且不议;而电视人对于庭审节目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