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6—1975年因中苏援越程度不同,中苏援越格局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据此可分三个阶段。中苏援越格局演变的因素诸多,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即是其中之一。中苏都把两国关系的演变、外交策略的变动作为本国制定、调整外交政策的基础,从而影响了两国援越的方针和格局。  相似文献   

2.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诸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与缓和决定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但是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学者们认为还存在着美苏中三角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三角关系,因而它成成为国内外学者冷战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三角关系为研究冷战时期的美苏中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4.
1931年至1937年的中苏关系十分错综复杂,它既受日本武装侵华的制约,又受到中苏政治、军事方针的影响,同时受到远东国际关系──日美英等国的牵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几起几落,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的历程。探讨国民政府由“九·一八”事变前的反苏反共与苏断绝外交关系,至32年底的中苏复交,直至采取联苏制日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样一个曲折发展过程,对远东国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九·一八”事变前,中苏两国关系处于断交状态。从反共反苏出发,广州起义后,蒋介石断绝了中苏关系。1929…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国际关系?简而言之是指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国际关系的焦点始终围绕着大国关系的演变而变化,而大国关系时而对抗,时而合作,时而阵垒分明,时而错综复杂,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大国或国家集团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的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对大国关系形成的反作用。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国家的命运,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以  相似文献   

7.
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三事变”,是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国内政治斗争的状况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国共两党在对日政策问题上均提出了自己相应的主张。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国共两党此间对日政策的演变及其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抗日问题上,中苏两国的民族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许多苏联志愿者能够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从现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无论以"无私"或"自私"去评价一国的外交政策,都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不干涉”、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进行剖析,以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章认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其苏俄中亚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在俄国内战中严守中立,到与苏俄中亚新政权合作直至全面发展关系的过程,这一政策的推行,演变是从维护新疆实际利益出发的,是相对独立于当时北京中央政府的苏俄政策的,同时它对中苏邦交的建立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略论大国关系、大国格局与大国战略张运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是以大国关系为主导的,多极格局也将是在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力量框架。大国战略旨在建立大国力量对比关系中的有利地位,达到其对外战略目标。大国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及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中美关系表现得极为复杂微妙。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的关系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美日矛盾的冲突、变化而改变,中美关系由开始的消极状态发展到互相需要的盟国积极合作,又发展到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的“统一”与美国远东战略的利益需要。这时期不执政的合法政党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力量得到迅猛发展,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特别在战争后期,这支力量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美国在华利益的扩张和实现。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演变的结果是美国梦想的破产,中国人民建立了独立、统一和民主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14.
朱世光 《中学历史教学》2008,(1):49-52,87,88
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背景和必要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中苏、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同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外关系取得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努力。重点掌握: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1931—1941年之间,在东北亚的中苏日三个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边关系。崔可夫作为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亲身经历了发生在1941年里的、对中苏日三边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本文试图通过崔可夫在1941年的活动来分析和回顾这一段精彩的外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在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在经历一段平淡局面之后,迅速转向矛盾和斗争,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影响,加上中苏双方都以各自的利益为重,尤其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的表现,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苏关系的发展。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是围绕着雅尔塔会议及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本专题包括1、3两种类型,按以下几个时期来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作战方针及演变。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其具体作战方针则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着重论述“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两个作战方针及前向后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对亚太地区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几点看法江凌飞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的核心层次.美日对华政策的走向以及中美日三角关系如何奠定,对我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导致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有三个:一是东西方对抗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陈伟国 《新高考》2006,(2):37-41
[学法点津] 1.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它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在上述三个方面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