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洁 《海外英语》2014,(18):117-118,168
翻译的本质问题常被学者们讨论,对翻译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答案择其一显然是不全面的,也会暴露出理论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翻译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才是能比较全面地揭示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本质问题常被学者们讨论,对翻译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答案择其一显然是不全面的,也会暴露出理论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翻译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才是能比较全面地揭示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忠实”的目标对于翻译本来是不待证明的、天然的要求,是千百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旋转的中心。然而,艺术一旦介入,就带来了新的更为复杂的矛盾——艺术的本质与科学的束缚之间的矛盾。对此本文无意正面做出回答,但却希望稍作探讨,从而达到认识翻译内部所蕴含深刻矛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名片翻译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巧。本文就名片英译的技巧作一简介,它包括单位和部门名称的英译,街名、路名的英译,职务的英译及人名的英译几部分,这些技巧可以用于教学,也可以满足人们翻译、印刷名片时的有关需求。  相似文献   

5.
漫谈翻译     
翻译是正确理解原文、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思想、氛围和风格的思维活动,这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行为。本文概述了翻译的四字标准,即忠实、通顺;分析了翻译的三个过程,即理解、表达、校核;研究两种语言的特点与异同从而提出了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供翻译实践者探讨。  相似文献   

6.
巴金是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不同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准则,他主张“信与顺”的翻译准则,也就是说,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也要流畅易懂.他的翻译风格不属于“硬译”而是流畅、自然、传神、富于感情,近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多元化的今天,翻译不能局限于唯一的标准,本文就以屠格涅夫的《木木》的为例,从具体词语、句子以及段落篇章的处理上浅谈巴金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7.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 ,小声铿钅訇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苏词雄壮 ,辛词悲壮 ;苏词“横放杰出” ,超旷、飘逸 ,辛词“潜气内转” ,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苏轼“以诗为词” ,笔力矫健 ,辛弃疾“以文为词” ,能刚能柔。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 ,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 ,形成独特的风格 ,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爱国思想 ,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 ,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学习翻译的一条主要途径是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应该包括对现有的各种优秀译本的研究学习,这是学习翻译的良方之一.就此,本文通过比较、评析多种译本,借以提高翻译的感性认识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是翻译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翻译矛盾,洞悉其原因和分析其解决方法尤为必要。通过对翻译的忠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分析,使读者了解在翻译中忠实的首要性和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性,并由此阐明其和谐统一才是翻译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拟主要依据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意思优先”,“动态/灵活对等”理论,探讨英互译本中内容与形式统一或基本对等的问题。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在英汉语互译中原语与译入语境对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很少有的。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与译放语在诸如句子结构、词性、语序、表达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按“动态/灵活对等”、“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原则,结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可能译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原语保持一致或基本对等。  相似文献   

11.
开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语课应根据章的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民语艺术方式有,创设意境,激发兴趣;情感感染,入境移情;设疑提问,制造悬念;纵横比较,突出重点;介绍背景,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不仅涉及语言,更涉及一系列不同的学科,是非常复杂的.为保证翻译的质量,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标准,由此也出现了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论.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便是其中之一.科学或忠实原则应是翻译不变的基本原则.但与此同时,百分之百的忠实是达不到的.所以另一些人认为应该意译,因为翻译应该是艺术的.本论文将从翻译作品的角度,把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芳 《文教资料》2011,(29):27-28
意境的还原是文学翻译的任务甚至是灵魂,意境是联系译者和原文的最好的纽带。众多学者对文学翻译中的审美移情现象做了研究,并对文学翻译中的艺术意境做了分析。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15.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歌曲演唱时意境的想象、准确与适度、字正腔圆、快慢与强弱、风格的掌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入,对歌曲演唱时的艺术处理进行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艺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关于艺术文献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需求迫切,但研究却较为缺乏。本文从文体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文本"和"翻译策略"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剖析,阐述了各类艺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并以设计艺术学领域的专业文本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散文的风格体现在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中,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原文语言形式中的独特的风格印记,以合乎译入语语义结构的句法尽可能将原文的风格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翻译究竟要不要"忠实"?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然而,翻译除了忠实于原文之外,还得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关注目的语文化环境等后现代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热点话题。通过以翻译目的为调节器,对忠实原文、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及目的语文化环境进行协调,可使忠实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