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1.最小公倍数(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金元才老师执教)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生:报数1,2,3……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报6,12,18……的同学。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生: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师:说得好。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6是2和3公有的倍数。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生:我报的12也是2和3…  相似文献   

2.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创设情境:某同学订了一份报纸,每月26元,预订一年要交多少钱?教师先让学生口述算式,然后根据算式估计要花多少钱。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并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反馈交流。师: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我是把每个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50页。教学流程:1.谈话引入“米”。说说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板书课题:米)。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常用“米”来作单位。2.估计1米高、1米长。①老师现在的身高是1米72厘米,谁知道是指从哪儿到哪儿的高度是1米72厘米呢?那谁又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②游戏:估计1米长。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干脆来做个游戏。我们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红绸带慢慢地、轻轻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看好了拉开的红绸带,如果大家觉得拉开的红绸带的长够l米了,就赶快喊…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5.
[案例] <司马光>的课文学完了,老师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写话: 1.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请说说你的故事. 2.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请说说你的故事. 3.如果你就是司马光,请说说你砸缸的经过.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写话. 10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社会与生活>五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 一、漫画导入 1.出示漫画,引导观察:许多同学都爱看漫画,因为它能让你开怀一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什么地方让你好笑吗?(生答)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教学]一、复习铺垫操作: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二、探究新知1.出示人字梁图:介绍人字梁的名称、作用。师:你能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1)学生思考,讨论方法。师:说说从哪儿量出高度?这个人字梁的高与人字梁下面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执教:贾志敏。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四个填空题:1.贾岛在()去(),结果()。2.他对诗中的()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3.结果冲撞了()(,)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1.)(2.)(3.)(4)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教师先请学生一句一句地说,每句至少请三名学生,说完两句后就请学生把两句结合起来说,最后请三名同学到黑板前指着黑板把四句话连起来说。每句话,教师都争取让学生说得比较正确连贯。下面是贾老师请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1案例背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一节属于典型的概念教学.我讲授这节内容时,在拓展思维环节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槡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后,踊跃举手回答.生1:答案是4.生2:老师,他说的不对,答案应该是±4.生3:不对,答案应该是±2.生4:老师,答案应该是2.……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请大家讨论一下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经过一段激烈争论后,学生又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让两名同学汇报自己的身高。问:谁能说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学生疑惑时,故意找班上较高和较矮的学生,欲以他们的身高作标准,由此展开争议。学生回答,当学生说出不高不矮的某同学身高作标准时,老师及时…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四川教育》2003,(10):40-40
[案例]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生:(很高兴地齐答)愿意。师:请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生1:可以问老师。(大多数学生笑起来了,我也不自然地跟着笑了)生2:可以用卷尺量。师:(有些不耐烦地)请坐下。(心里还嘀咕:傻孩子,好麻烦啊!)生3:这样太麻烦。我只要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然后再从学校步行到老师家,再用每分钟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我松了一口气,这正是我期望学生回答的,因此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连忙说道)真会动脑筋!现在,如果告诉大家,老师每分钟走70米;并且从家步行到…  相似文献   

12.
课题: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 师:我今天带来一张未完成的统计表(如表1),同学们觉得缺少什么内容? 生:统计表内缺少数据! 师:哪5位同学愿意报出自己的身高,让老师把你们的身高填入表格内? (老师邀请5名同学合作,报出自己的身高,教师当场输入表格内,如表2) 师:这样,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就制作好了.它包含了三部分,标题和制作日期、标目、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一、情境引入1、师生谈话:老师在一次收学生的午餐费时,因缺少零钱,共找给三名同学4.5元。2、问题展现:三名同学要平分4.5元钱,每名同学得多少元?3、估计与猜测:请你估计,大概是多少?究竟是多少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展开1、数学活动:师:怎么列式?4.5÷3=怎么计算?没有现成的方法,请每名同学开动脑筋,根据你的经验和学过的知识,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小公倍数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哪些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报数6、12、18……的同学。 师:报数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相似文献   

15.
【实录】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17÷2)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生3:我想可能是140厘米,但我说不出理由。师:大家的猜想很丰富,也很真实。究竟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特点来写自己的外貌和性格。2.知道用一、两件事把自己特长、爱好、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写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画像、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猜猜我是谁1.猜猜画中的我(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吗?(请学生板书)(2)上节课,老师请大家把长相、高矮、胖瘦、性别等可以画出来的几个方面,自己画了画,然后悄悄地交给了我,因为今天我们先要来玩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课件)既然是游戏,就要讲讲游戏规则:老师出示画后,如果是你,你要不动声色,…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教材: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九年级课型:月考试卷讲评课 [班级背景]学生:63人班级:08级2班 [调控内容]合作学习 [案例片段] T:前面我评讲了听力题部分试题,现在我统计一下单项选择题全答对的,请全对的同学举手.……两个,那请×××同学来给大家对一下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19.
崔召伟 《考试周刊》2011,(20):189-190
一、影子问题 例1: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测量了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多少米?  相似文献   

20.
一、析题导入1.同学们 ,说起“全神贯注”这个词 ,大家都不陌生 ,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请一位同学说说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质疑问难1.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 ,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2 .汇报读懂的和不明白的问题。三、转化目标1.课文写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参观他的工作室 ,茨威格参观了吗 ?(没有 )2 .茨威格没有参观罗丹的工作室 ,失望吗 ?(没有 )3.茨威格的感触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