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期刊,1938年创刊,1942年终刊。其主编,名义上一直为茅盾所担任,实际上却先后由茅盾、楼适夷、以群、罗荪等人执编。刊物身兼救亡与启蒙的双重职责,以积极而活跃的战斗姿态,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大有斩获。其创办,就茅盾的编辑生涯来讲,成为继《小说月报》、《文学》之后的第三块巍巍丰碑;就当时影响而言,与《抗战文艺》并肩而立。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编辑特色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是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文艺刊物之一,由施蛰存主编,他的编辑工作使得《现代》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现代》的编辑特色和经验体现如下:独立明确的编辑方针,综合全面的刊物定位;宏大开阔的编辑视野,独具特色的现代眼光;受众为本的编辑理念,互动共享的传播方式;内容为王的竞争思维,形式创新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艺阵地》是茅盾主编的一份综合性文学期刊。除理论的评述和探讨之外,还刊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就其诗歌而言,既有穆木天"建立民族革命史诗"的提出,也有孙毓棠的《谈抗战诗》,同时还有艾青对抗战诗歌的检阅。其代表作品则有力扬的《射虎者及其家属》和臧克家的《泥土的歌》。至于报告文学,当首推骆宾基《东战场别动队》和沈起予的《人性的恢复》。而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与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堪称《文艺阵地》的短篇"双璧"。茅盾的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则是刊物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1938年3月14日,重庆《新民报·血潮》副刊上,以《作为一条消息》为题,刊登了茅盾致该刊主编沈起予的一封信,为即将创刊的《文艺阵地》约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和《茅盾全集补遗》,均未收录这封书信,几种茅盾年谱,亦未注意到此信之存在。据此,这封信应该是未被收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年底,成立不久的“左联”执委会开会讨论,决定创办一个秘密刊物,刊物名叫《前哨》,由鲁迅任主编,茅盾、冯雪峰任编辑。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筹备,组稿,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就绪,但由于人事、经费,尤其印刷上的困难,“刊物正式发行已是七月份了”。封面刊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杂志”标志,内容主要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人类进步而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主编的《民国日报·文艺》推崇纯正文艺,追求高雅品位,强调理论和创作双向发展.这份刊物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非常重视,既体现理论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又结合文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建构理论;同时,刊物发表了一些艺术性较高的纯文学作品,在雅正的文字中,包含深切的人生关怀.对《民国日报·文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于认识朱光潜先生的编辑思想,厘定这份刊物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以及充实现代文学史资料都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8.
黄昌成 《师道》2006,(1):6-8
李育中,1911年1月5日出生于香港。1936年为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撰文,1938年又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连续发表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曾任广州《救亡日报》社论委员,参加广东文化界抗敌协会,在桂林接任《中国诗坛》主编。1942年,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过缅甸,次年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战后,在广州从事新闻与教学工作之余,执教于广东省艺专与市艺专。建国后任教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3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出现了一批文学大师。他们既在文学创作上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优秀文学精品 ,同时又是在积累、传播先进文化的编辑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编辑家。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丁玲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 2 0世纪享誉中外的忠诚文艺战士、湘籍知名文学家的丁玲 ,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编辑家。她一生有5 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结缘。从 1 93 1年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 941年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1 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 ,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 ,1 95 0年之后 ,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  相似文献   

10.
《文艺阵地》为抗战讽刺文学提供了最初的和最有影响的发表园地,讽刺文学亦成为这个刊物的主打品牌、拳头产品。以《文艺阵地》为主场的“暴露与讽刺是否有利于抗战”的论争,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讽刺文学在《文艺阵地》上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文学与杂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茅盾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和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对弱小民族文学大力译介和宣传,并试图将弱小民族文学译介合法化或圣化。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茅盾的文学习性、所处场域关系和采用的圣化方式进行考察,阐释茅盾为何在译介方面如此专注于弱小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2.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追求鲜明的期刊个性和强化读者意识,成功进行期刊商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在大众文化迅速普及的今天,茅盾的编辑思想对文学期刊及报纸副刊编辑的改革,编辑如何深入社会底层,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人文心态,恰当运用编辑技巧与方法,把握作者、读者及所编期刊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与俄国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文字之交始于五四时期,茅盾积极参与其中.其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创作中的指导思想、具体技巧深受俄国现实主义的影响.茅盾与俄国文学的因缘促进了中俄文学的交流,也是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20年代初,茅盾成功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笔者主要探讨了其改革《小说月报》的三方面特点: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强烈的读者意识;“想象‘现代性’”的编辑立场。探讨这些,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以史为序”的文选教材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以厚古薄今的原则编写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文选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6.
与文艺学、美学等主要由西方传入的学科不同,“文艺美学”是由我国学者在当代文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无论在其学科定位、研究对象,还是在其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还有一些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随着对该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力图从"制度-美学"、"文本-美学"和"比较-美学"等方面努力建构起规模宏大的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无疑是当前茅盾文学奖研究领域中的一部视野宏阔、理论丰厚、富有创见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以问题域为中心,以关键词为方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共时比较和深度对话,在不忽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界融合,为跳出旧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研范式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也为继续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与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略论《水浒》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的嬗变中,茅盾是一位为小说的现代化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在他的创作中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留下了自身创作实践与中国传统小说之间某种承继关系的痕迹。其中,《水浒》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时下的文学充满了喜剧化。民族文学的经典也被以喜剧的手法重写,甚至被戏说。文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保卫文学经典的尊严就是保卫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