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资源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肥料、饲料的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我国野生大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将来野生大豆的利用与开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沙子研磨和98%浓硫酸浸泡方法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用沙子研磨2 min或用98%的浓硫酸对种子处理2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然后在25℃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观察7天.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明显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尤其是经过50min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发芽率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3.
以鲁豆10号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安徽五河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五河野生大豆生育期长,种子发芽率低,一、二级分枝发生量大,三、四级分枝普遍发生;花期长,结荚率高.百粒重1.71g,显著低于鲁豆10号.五河野生大豆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6--1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1,3,5,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0.98的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2,4,6,8,10,20,30,40,50,60,70,80,90,100min,结果表明,经8-10min的浓矿石处理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高达98%。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桐柏野生大豆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 Cl(0,50,100,150,200 mmol/L)处理,测得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Na Cl浓度处理下,野生大豆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而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初始荧光(F0)有升高趋势,最大荧光(Fm)有降低趋势,这说明高浓度盐胁迫使野生大豆的光系统Ⅱ(PSⅡ)受到伤害,电子传递量减少,对光合作用产生了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3.7万株/hm2、5.2万株/hm2、6.7万株/hm2、8.2万株/hm2、9.7万株/hm2)对五河野生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五河野生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间株高、有效分枝起点等性状差异不显著,在密度为8.2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1600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桐柏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浓硫酸处理(浓硫酸浸泡12 min)的种子分别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发芽测试,每天记录各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共观察记录一周,最后计算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桐柏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萌发过程受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对产自桐柏的8个野生大豆样品采用半微量凯氏法和消化一分光光度法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半微量凯氏法是适用范围广测定结果精确的经典方法,消化一分光光度法相对于半微量凯氏法简化了试验操作,缩短了分析时间,更便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合适的饲用大豆品系。方法:以五河野生大豆天然变异株系的F3代变异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变异品系野生大豆的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变异品系的主茎高、主茎粗、主茎节数、一次分枝数、分支荚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数、主茎荚果数、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复叶叶面积、最长分枝长、百粒重等性状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野生大豆变异4号的复叶叶面积、主茎高、主茎粗、主茎节数、最长分枝长以及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等性状表现最好,营养成分丰富,全株饲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14,(10):78-79
据科学网2014年5月6日援引报道,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印政团队首次报道了栽培大豆果实不裂的分子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据介绍,野生大豆果实自然开裂,会使种子过早散落,不利于收获,这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我国先民在漫长的选择和驯化等农业活动中改变了这一性状,获得了果实不裂的栽培大豆。王印政团队针对栽培大豆果实裂荚抗性这一关键驯化性状的研究发现,野生大豆果实腹缝线处的纤维帽细胞具有关键作用,果实成熟时,这些细胞随之破裂,使两个果瓣裂开;而在栽培大豆中,纤维帽细胞多达6~8层,且细胞壁大大加厚。果实成熟时,酶的分解和机械张力都很难使这些细胞破裂,两个果瓣也就不会在自然状况下裂开。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大豆对硼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三种基因型大豆北9395、北454和北384对硼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试的三个大豆基因型在三个硼处理水平中,其单株粒重均随着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硼促进籽粒干物质的积累;三个大豆基因型对硼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北9395对低硼最敏感,且高硼时易出现中毒症状;北454需硼范围较宽;北384对低硼不敏感;北454和北384高硼时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吉育-45为供试品种,系统地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处理下的源库关系,从而为大豆的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醋浸后大豆异黄酮的变化及其营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间早有关于醋大豆预防多种疾病的说法。据最新一项动物试验证实,醋大豆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但是其机理尚不完全了解。文章研究和比较了醋浸过程中大豆的异黄酮变化,结果表明,醋浸过程中,异黄酮的含量与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是以大豆为原料,通过对大豆中的腥味去除和混合发酵菌剂等工艺的探讨,研制出口感和质量上乘,营养丰富的发酵性酸豆奶.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简化工艺流程,提高提取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进出口量与大豆价格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大豆的进出口贸易与国际国内价格关系的问题,重点研究大豆的进口量和出口量与国内价格是否有相互影响,以及进口和出口量与国际价格是否有相互影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大豆的国际价格影响国内价格;进口量对国内价格有影响,但国内价格并不影响大豆的进口;进口量能引起国际价格的变化,但进口量不受国际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研制大豆多元络合肥的理论依据、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农业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多元络合肥是一种营养全面、养分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显著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8.
菜用大豆的食味品质分为甜味、质地、香味和鲜味,消费者一般喜欢有甜味、清香味、质地柔软的菜用大豆。研究表明菜用大豆的甜味与籽粒的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可用籽粒的硬度表示质地;菜用大豆的鲜味主要是由于菜用大豆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可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作为评价菜用大豆鲜味的客观指标。研究还表明菜用大豆的营养与食味品质问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蛋白质的含量与籽粒硬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吴诗光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09-112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i^2+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i^2+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P的反应存在霉鼻与抗氢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异黄酮的组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来日趋活跃的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包括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类型、化学结构 ,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及在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成、改善心血管功能、抗骨质疏松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 ;给出了利用HPLC等方法对大豆中异黄酮的分析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