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的书包虽不大,但它却背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做家长的一般都很注意孩子书包的清洁,往往爱责怪孩子:“看你把书包都弄成什么样子啦!……”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型家长,你一定不会忽视书包这个‘’百宝箱”中的其他,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书包是孩子某种思想的包裹,是一个五彩缤纷而又不成熟的世界。当你从书包的某一个口袋里发现孩子吃了半截又用糖纸匆忙裹好的糖果,你可以猜想孩子要么不喜欢甜食,要么是你送他上学的时间有些紧张。这一切如果不是,也许你的孩子在上课时偷吃糖果,被老师发现…  相似文献   

2.
一幅沙画     
邢时源 《辅导员》2013,(17):53-53
艺术,是一种很优美的东西。从小到大,我收集了许多艺术品,小到一张糖纸,大到一架钢琴。在这些东西中,有一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幅沙画。  相似文献   

3.
陈美 《现代教学》2014,(11):35-35
【案例描述】 《一千张糖纸》的作者铁凝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我"和世香为换一只电动狗而历经千辛万苦收集一千张糖纸,最后被表姑欺骗,希望破灭的故事,表现了孩子的纯真执著,揭示了大人的欺骗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当你们揭开被角,发现孩子收藏的一堆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杂物时;当你在冰箱里看见一大堆光着身子的糖果,而在抽屉的角落里发现那些精美的糖纸时,你可知道,你的孩子正在收集这些很不起眼的小玩艺儿。这时,你是对孩子大声地吼道“快把这些东西扔掉,家里都成垃圾箱了”,还是给孩子一个抽屉或纸箱,挑选那些安全、卫生的物品,和孩子一起整理好这些“宝贝”呢?我认为后者的做法比较适合,理由是:  相似文献   

5.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6.
家长:现在家长们越来越忙,让孩子学琴、学画、学识字、学算术。家长忙,孩子忙,也不知道这是喜还是忧。老师: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也是应该的,只是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任何事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家长:如果孩子本人并不愿意学这些东西,而家长又认为这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矛盾出现了,究竟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强迫孩子学他们不愿学习的东西。老师:孩子的意愿也并不  相似文献   

7.
三、四岁的孩子总爱收集一些“破破烂烂”,什么螺丝帽、牙膏盒、玻璃瓶等,装得衣兜、裤兜鼓鼓的。衣服被这些东西搞脏了,家长免不了要训斥孩子一顿,有的一怒之下扔掉了孩子们的这些“爱物”。这种粗暴的干涉,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扼杀了孩子萌动的好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有一种兴趣一直被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这就是收藏兴趣。一提到“收藏”,人们总认为是大人的事。孩子喜爱的东西收集得好好的,被有的家长毫不留情地当作“垃圾”处理掉了,幼儿园也极少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幼儿收藏兴趣,成了被老师、家长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家长对待孩子的收集有两种态度,一是支持,为他的收集提供材料和存放场所:二是讨厌,孩子把收集品放在家里,家长不是嫌碍事,就是嫌脏,孩子一边收集来,家长一边向外扔。我家访时发现,大四班贾宝瑞的爸妈非常支持孩子的收集,做得很出色。我走进她家举目一看,110m2的房子宽敞明亮,陈设富有童趣,真像进了儿童乐园。我和家长相互问好之后,就谈起了孩子,在谈到孩子喜欢收集的特长时,侃到了宝瑞爸妈的心坎上,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他讲了起来:孩子从三岁开始,就爱捡些色泽鲜艳、形状新奇的物品,看见就拿起来装进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呀呀学语的娃儿人人爱,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常听家长和老师说:“气死我了,某某孩子简直是越来越不听话了。”各位家长和老师,请不要生气,这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逐渐地有主见了,遇事有了“主心骨”,这是好事,我们应该高兴而不是生气。有的家长总埋怨自己的孩子或邻家的孩子不听话,自己的东西不给小伙伴玩,家长劝说得越急,他就越自私,让家长难堪不已,而见了别的孩子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想要来玩,并且当玩够的时候,还想占为己有且不情愿还给人家。各位家长,请不要埋怨,这说明您的孩子智力发育非常正常。孩子都是自私的,如果孩子长大了还这么…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爱掉东西而头痛,但是却找不到好的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还是不起效果。其实,只要家长搞懂孩子掉东西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抓住孩子的心理,就能好好改善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只是我们家长的方法方式不正确,不奏效而已。现在这里分享几个方法,供参考。一、教会孩子要对自己的物品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物品的保管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有权使用,也有责任把它保管好,那是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刚买的玩具,被孩子拆坏了;新做的衣服,被孩子搞脏了;给一袋饼干,孩子会撒得满地都是……家长头疼:现在的孩子太不爱惜东西了。 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办?有三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悄悄的批评     
不知道家长发现没有,有时候对孩子轻声细语地悄悄批评比大声地严厉训斥更有威力。有时,悄悄地对孩子讲话不仅可以使孩子感到父母拥有现代家长的高雅、文明,而且还带有现化人的某种特殊魅力。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外青少年教育比较研究。在现代家庭教育方面,我发现中外家长有许多不同的作法,因而也就出现不同的效果。例如家长带孩子外出买东西,遇到孩子非要买一样东西或非要  相似文献   

14.
两三岁的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为达目的,也会使用点儿小伎俩,采取“迂回战术”。做家长的,应当明察,以便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有一次,我刚要把一个废纸盒拿去扔掉,孩子发现了,问我:“妈妈,您拿那个盒子,是想让我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吗?”我也只好说:“那你就看看吧。”孩子有收集废旧纸盒、瓶瓶罐罐的“爱好”,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为了将纸盒留下,他采取了一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孩子们的消费热也在一天天增高。什么奇要什么,什么新玩什么,什么好吃什么,什么名牌穿什么。只要孩子高兴、开心、愿意,家长们从不吝啬。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消费欲,家长应根据教育要求、家庭经济情况和孩子的个性爱好,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行。一、孩子的消费要有计划性。有时看到这种情况:家长领着孩子从街上回来,孩子噘着嘴,两只脚踢踏着走,一看便知,孩子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但有时还会看到,孩子手里拿着称心的玩具,边走边玩,非常开心。可是后面的家长却噘着嘴数落孩子:“这么贵的东西,偏要买,这个月别想买别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空中课堂”的适时推出,曾让不少家长连声叫好:在家的孩子又有课可上了。但是开播不久,就让不少孩子和家长失望。随后,“空中课堂” 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孩子高兴看看,没人监督就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8.
颜妍 《家长》2012,(8):21-22
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这种体验:每到孩子的学校组织春、秋游的时候,都是家长最忙碌的时候。提前几天就要给孩子准备春、秋游时带的食物和饮料。每次为孩子买东西都是一件耗费家长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事。而且家长还要考虑周全,食物带得太多,孩子吃不了两口就扔了,造成浪费;带得太少,孩子会被别的同学笑话。  相似文献   

19.
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后,就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要爱护东西,讲究卫生,端正行为……在家长的反复要求和一再约束下,孩子或许会逐渐养成某些好习惯,满足了家长的临时心愿。但是,过分地限制孩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家长为使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他们往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不能拆卸玩具,不能用嘴咬啃东西(玩具、物品),不能爬上叠好的被子将其弄塌,走路不能走在坎坷不平的石头、砖块上………这些限制对于养成孩子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清洁、整齐、规范的生活习惯有好处,但却防碍于孩子某些能力的形成。因…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每天到了离园时间,总有一些家长不来接孩子。值班的老师只好推迟回家,一直等到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我们做过调查,有的家长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及时来接。但也有不少家长是故意把孩子留在园中,自己去办私事,比如去做饭烧菜、走亲访友、买东西,甚至打麻将。我们教师的家务负担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