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其中的“冠”怎么读?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3次印刷)、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1月第9版,2003年11月第1次印刷)都注guàn,笔者认为应注guān。“冠”是多音字。读阴平guān时,表名物义,如“免冠”“树冠”“冠心病”“弹冠相庆”“怒发冲冠”的“冠”;读去声guàn时,表动作义,如“弱冠”“及冠”“冠军”“沐猴而冠”“勇冠三军”的“冠”。(参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的音义对应,古今一致,没有异议。所谓“加冠”,从字面上讲,正如教材所…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授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首先回忆下我们 接触母语的过程,就不难理解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遵循 “音义领先,形随后”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然拼 读教学”、“词块教学”和“说写训练”,增强学生的词汇学习 效果。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其中文中的“第一要著”的“著”字怎么读?颇为难了不少的人。如有人读为“要zhù”的,有人读为“要zhāo”的。本想求诸课本,是疏忽还是回避,总之书中没有加注,查身边的词典,也无“要著”的词条。但“要著”从意思上似乎不难理解,是…  相似文献   

4.
1.识别形似字。形体相似,读音不同,常常在部件的细微差别上,设制陷阱,检测应试者的辩识能力。如“你别把这些裨官野史当真,里面尽是些虚无缥渺的事”(’93全国卷)“裨”和“稗”形体极其接近,“裨”读bì,“稗”读bài,以“卑”为声旁的字,多数都读bì,如“婢、睥、髀”等,稍不留心,音义全都弄错,再如‘95全  相似文献   

5.
对《木兰诗》中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很多人把握不好“裳”字的读音,不知道读“cháng”,还是“shang”。我认为读“cháng”更妥当.  相似文献   

6.
《梦游天姥吟留别》“唯觉时之枕席”一句,其中“觉”字,课文注为jué,意为“醒时”。笔者以为有必要商榷。查《汉语大字典》,“觉”有睡醒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说:“觉,寤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又进一步解释说:“谓眠后觉也。”并举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辞源》也作如是解,并举例《庄子·齐物论》:“觉而后知其梦也。”“觉”作此解时,其音《广韵》注为古孝切。根据反切变读规则,上字声母今读ɡ,下字今读齐口呼,新拼音节声母则变读为j,因此,这个音应读为jiào。这个读音及反切注音形式,在《…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古音通假”(通论)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  相似文献   

8.
漫话“零”     
在英国英语里,“0”这个数字一般用nought,读作[n :t];在美国英语里则用zero,读作['ziru]。例如“0.5”,英语读noughtpoint five,美语读zeropoint five。由于数目字“0”像字母“0”,因此当数目  相似文献   

9.
文从文字形体、音韵、训诂及现代方言角度讨论了“(匚丙)”字的音义,并试图对“(匚丙)”字与“陋”字之间的音义纠葛以及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一次梳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峒”音义探源王永红西岳华山回心石以上,有一条陡峭的石槽,地势十分险要,这便是有名的“千尺”。登山归来,几人就千尺之“”读何音发生了争议,有曰念“chuang”的;有曰念“t6ng”的;有的本来还有主见,纷争一起,仔细思索也感茫然。于是,请教当地人,...  相似文献   

11.
《齐桓晋文之事》里有“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一句。这一句如此断句(即在“觳觫”后点断,把“若”点归“无罪”),大概是从宋代朱熹开始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里,在“觳觫”二字后注曰:“觳,音斛。觫,音速。觳觫,恐惧貌。”显然,朱熹认为“若”不应与“觳觫”连读,而应与“无罪”连读,所以他在“觳觫”下作注;如果他认为“若”应与“觳觫”连读,那他的注必然在“若”之后。从朱熹以后,各种版本都沿袭此解,高中课本选文也是这样断句。笔者初读时就觉得“若无罪”很别扭;后来读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和《词诠》,杨的断句为:“…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内的注释中,有许多的“”字,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都有好几个“”字。 要弄清“”字的音义,当然还必须从字书里去查找。可是,既不知读音,音序字典无法使用;笔划号码是很明确的,但查遍用号码检索的字典、词典都查不到;查部首的工具书虽多,但在“大”字和“一”宇部首里仍查不到;各种字、词书所附的难字检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十册17课《景阳冈》中说“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句中“大虫”即虎。那么,为何称虎为“大虫”呢? 虫,有两音。一读hui,即“虺”,指一种毒蛇。二读chong,是“蟲”的简写。《尔雅音义》云:“三虫为蟲,直忠切,有足者也。令人以虫为蟲,相承假借用耳。”显然,“大虫”之“虫”属后者。  相似文献   

14.
危汉桥  禹妮 《湖北教育》2006,(12):10-11
一、从“读式教学”发展为“读式文化”的缘由 “读式教学”是我校前任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郑祖读先生开创的一种“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支绚丽的奇葩,在小学语文界颇有影响,其教学思想收录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型丛书中。  相似文献   

15.
对于《礼记·檀弓》“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国内流行的辞书有以下几种解释: 谓苛酷的政府比虎更厉害。(《中文大辞 典》) 繁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新版《辞海》) 苛重的政令及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新版《辞源》) 后二条将“政”释为“政令及(或)赋税”,不妥。表政令之意的“政”应读zheng,表赋税之意的“政”则应该Zheng。词语进入言语作品,其音义就具有确定性单一性,不可能既读zheng,又读zheng;既表政令,又表赋税。  相似文献   

16.
“峒”字音义再“探源”梁建邦读罢《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3期刊登的王永红同志《“”音义探源》一文,感触颇深。作者处处留心,勤于思索,于人们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深究溯源,刨根问底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然而笔者在翻检有关辞书后,又觉对“”字...  相似文献   

17.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被误写成“嘎然而止”。“戛”,读jiá,本义指一种杀头的兵器,引伸义为敲击或弹奏。“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嘹亮的鸟声,如苏轼《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一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著《歧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为什么“戛然”一词会有这样几乎相反的两个含义呢?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阐释《书经·益稷》篇,曾有这样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不同的词汇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共读,就是共同生活:共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里,读是基础,是储备;写是延伸,是目的。“读”的终极即是厚积薄发。事实上,读有读的目的,写有写的意图,读,不仅仅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还有拓宽视野、修心养性、愉悦身心等多重作用;写,也不仅仅是写作,还有记录、概括等。厘清“读”和“写”的范畴,我们方能在课堂上将它们有机结合,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尹”字考     
汉字“尹”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演变中,其形音义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尹”字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姓氏”这个意义层面.本文通过对“尹”字形音义等诸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加深人们对“尹”字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每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