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把读、学、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为例,谈谈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古诗教学实践与思考。一、组合诗歌“读”:思辨的起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古诗的教学目标、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词:诵读、想象、体会、感受、理解、积累等。达成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又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中多次提到“理解”,那么,究竟何为“理解”?从古至今,人们对“理解”的理解经历了从表象到实质、从主观臆断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 ,总量虽不多 ,但每一册都有几首。因此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还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古诗词背诵篇目 ,很明显 ,教育部对古诗词阅读做数量上的明确规定 ,目的是让我们对古诗词教学以及帮助小学生扩大古诗词阅读面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意图 ,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以及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 ,我觉得古诗的教学应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 ,通过课堂教学 ,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 ,同时在课外创设浓浓的学习古诗的氛围 ,真正培养…  相似文献   

4.
周乐 《辽宁教育》2013,(11):54-54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这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10.
封雷 《今日教育》2004,(12):38-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位性评价,对已达到教学起点要求的.就进行形成性评价,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进行评价测试,达到阶段目标后,便进行总结性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并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产生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陆虹 《小学语文》2013,(9):19-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以生为本”是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以学定教”是这一理念实施的有效途径。一堂课时间有限,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行进且性价比最高的学习线路,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由此看来,“以学定教”,应该从找准学习起点开始。  相似文献   

13.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望庐山瀑布》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七册21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学生在第12课《瀑布》中已学习了许多有关瀑布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为主要教学环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好语文,兢必须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且标展开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爱民  刘峰 《江西教育》2002,(20):26-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学派的鼻祖泰勒对文化下过一个…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20.
付宗元 《小学生》2011,(4):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在多年来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布疑设疑的。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