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惠梅 《农村教育》2004,(10):53-54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传授点文化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的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道德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要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德育工作不可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要求人的主体性能得到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  相似文献   

2.
德育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师范院校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德”,还应培养学生的“育德”的能力。根据师范生的特点,加强对师范生德育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可以采用“1357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为了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前瞻性地提出“创首善之区”的核心道德目标。每一所北京市的学校,都肩负着“创首善之区”的艰巨任务。为此,我校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想,即“创首善之校,树首善之师,育首善之人”。“育首善之人”是教育理想中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的路径是用“有血有肉的教育”培养真人。“有血有肉的教育”是指被教育者个体生动鲜活的教育叙事;“真人”是指培养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物质明的一项重大奠基工程。如何摆正与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及其关系,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德育和智育在总体上、客观上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改造人的世界观。但二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出认知指向的不同殊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始终围绕一个“人”的问题,具有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特点。所以,作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他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使之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德育占主导地位,智育占中心地位。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对培养“四有”新人来说,是我们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杨槟榕 《江苏教育》2023,(39):95-96
<正>近年来,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秉持张謇先生“大生”教育思想,推行德育模式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开发双创课程,拓展德育维度张謇先生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强调“厚德载物”,将知识技能与个人品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基于此,学校开发“投智未来”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教育各环节、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日趋成熟、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人格”尤为重要。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既可能形成社会所期望的人格品质,也可能出现反社会的性格倾向和行为。我国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我们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在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构成了凝聚和支撑学生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主导性因素。强化道德教育成为实现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成为实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功能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当前在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培养方针的同时,有必要对德育的功能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卉 《中学文科》2005,(5):65-65
德育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高度的重视,瑞士的“规则教育”、德国的“善良教育”、日本的“吃苦教育”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道”历来都是中国教育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出实招、硬招、高招,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要带着一种爱、一种情来做德育工作,真心实意把青少年一代培养好。”部长提出的抓好德育的“三招”的确是一种高见和创见,但只是点了题,至于文章怎么做,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入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等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并从中产生对实施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的迫切追求。面对创新教育,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就是,要迅速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应从哪个领域中去寻找其突破口?综合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可以得出:德育是创新教育中最具生机的领域。因为,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是他们在德育活动中得以培养的兴趣和责任感,即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必须先做好德育的创新。反过来说,在创新教育中将会更加显示德育的作用,使德育“回归”,真正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抓手,发挥其“第一”、“为首”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德育是灵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高校的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科学地构建德育的内容。 一、确立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5.
1.课程道德教育的失衡。德育途径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选择。德育课程(即道德教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它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力才艺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2012,(12):F0002-F0002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75年,学校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教师122人,学生1982人。学校秉承“博学笃志,实事求是”的校训,以“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本、五育并举、艺术见长”,着力打造艺术教育特色,让学生从小接受美的熏陶,在艺术教育中培养良好的情操,为...  相似文献   

17.
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适应跨世纪需要,能够扮演多种角色。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相似文献   

18.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研究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下一世纪他们将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能否健康成长,而且也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世纪之交探索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机制,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合格的专业素质,又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十分必要。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围绕育人目标,建立“三全”德育机制,即全员德育意识,全方位德育格局,全过程德育工作,不断开拓研究生德育工作新局面。一、全员德育意识是世纪之交做好研究生德…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三结合四川省邻水县合流职业中学刘国荣加强德育要有好的方法,我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采取了传统与创新、“传道”与“授业”、校内与校外“三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有许多传统的做法。但随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