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很多报刊纷纷报道一则“海南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不再是硬性条件”的新闻,据说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还说海口市部分教师对此举拍手称快:“以后再也不用为评职称而交论文发表的版面费了!”诚然,对部分教师而言,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许多老师整日忙于教学,无暇、无意写论文。但是笔者以为,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
近来,很多报刊纷纷报道一则"海南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不再是硬性条件"的新闻,据说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  相似文献   

3.
自从教师评定职称将“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之后,人们对此是非曲直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8年海南省首先冲破教师职评论文一票否决制的藩篱,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硬性条件。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将本来就有争议的问题讨论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评职称时需要提供发表的论文,这一硬性指标曾让许多教师对职称望洋兴叹。许多教师能够教书育人,却很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和教育观点整理出来,更遑论发表论文。取消发表论文这个指标让许多教师拍手称快。我认为,调整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考核。首先是师德。近年来,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开始变得浮躁,有的见利忘义,从事  相似文献   

5.
陈莉 《湖南教育》2009,(1):64-64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对51488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科研论文给他们造成重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理事长吕敏说:“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表科研论文引起的争论由来已久,是老问题了,但是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为论文而论文,造假的老师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看到一些信息,一些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的标准助长了论文抄袭之风.他们觉得中小学教师不是高校教师,不承担科研任务,评职称时应该取消论文要求;中小学教师只要书教得好,就是好教师,他们不需要承担科研任务,也不用搞什么课题,有的课上得好的老师未必能写出好论文,而写得出好论文的未必课上得好.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一说从一九九三年起)高校评职称开始打破论资排辈,实行科研论文优先,晋职年限改为五年一晋级。一些高校规定只要文章达到一定数量,发表论文的刊物的级别合乎规定,便可直接破格晋升而不受年限的限制。不能不说这一做法对激发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早发现和提拔年轻人才是有其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科研论文优先评职称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急功近利去搞科研(实为“编写”文章)。其结果是现今编书的人比读书的人还多!同行编书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这种规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论文是教育理论功底和业务素质的表现。论文是教师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整合的结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育家吴非先生曾撰文披露,他参加某市的语文高级职称评审时发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社》通过腾讯网,对51488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科研论文给他们造成了重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理事长吕敏说,“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科研论文引起的争论由来已久,是老问题了,但是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为论文而论文,造假的老师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7,(19):18-18
“现在学校里评职称只承认发表论文,承认科研项目,承认课时,而下基层推广实用技术不计在内。”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庆华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教师的评价标准需有所调整,下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业绩和能力应该摆到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乐此不疲     
从1994年至今,本人共发表论文或随笔35篇,获奖论文19篇,主持或参与研究课题7项。曾有人不解地问我,你写那么多论文,评职称时不还是只算一个条件吗?每逢这时,我总是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12.
<正>教研论文即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所得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供大家讨论交流、参考借鉴的文章。一份真正源于实践、有含金量的教研论文,不仅展现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更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将教研论文的经念"歪"了,把教研论文单纯作为教师职称评比的硬性标准,致使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参评职称而写论文。在这种心态下写出的职称论文大多为"假大空",大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粱遇春有句调侃的话:“为生孩子结的婚。”我看职称论文就常常是“为生孩子而生的孩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评职称时没有论文发表就一票否决,绝无商量的余地。在这种评价机制下,“为论文而论文”的职称论文充斥着报刊或学校自己所汇编的各种文集,似平在印证着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这种规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论文是教育理论功底和业务素质的表现。论文是教师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整合的结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育家吴非先生曾撰文披  相似文献   

15.
在破“唯论文”导向下,高校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关注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素养的养成,而不再盲目地要求发表论文,尤其是低层次论文。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和青年导师而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可以更好地实践破“唯论文”政策。但矛盾的是,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很多研究生由于学校政策或以就业为导向,只追求低层次快速发表的论文,从而满足最低的毕业要求。这与破“唯论文”是相背而驰的,也潜在地导致了研究生和青年导师之间关于论文发表层次的矛盾。因此,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认为缓解矛盾长效机制为:增加科研成果的对等条件;从其他方面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质;降低发表低水平论文的收益或增加撰写高水平论文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评职称中对论文要求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给以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教师感到写一篇论文很难,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寄出去如泥牛人海,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投稿的信心,这其实反映了我们教育体制中狭隘的功利化因素。许多教师写论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评职称,这样关起门来咬牙硬写出来的东西能否发表恐怕是个大问号。而任何教师应该说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滕朝阳 《教育》2009,(11):11-11
即使不作大规模调研,也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是一个“论文大国”。大学本科生毕业要写论文,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论文更不可少。至于评职称,则非要公开发表论文若干不可。以国家人口之众,扩招以来受教育面之广,职称晋升需求之旺,每年的论文生产数量自是相当惊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许多青年教师一谈教科研,就与某某教师做了多少个省、市级课题,发表多少篇论文,获了多少篇奖等成果联系在一起,仿佛教师搞教科研与“写论文”画上了等号,似乎发表论文就是老师“教科研成果”的唯一追求。于是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论文汇编和论文发表越多的学校教科研成果也就越大,为此一些学校开展教科研实际上变成了“写教科研”、“编教科研”。  相似文献   

20.
在“破五唯”背景下,改革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探索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对于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具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济学院并未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博士学位授予的硬性要求;样本中约1/4的美国经济学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过论文,且基本刊登在SCI/SSCI收录的高水平期刊上,论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高年级阶段。在读期间有论文发表尤其是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可以提高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而论文数量对其进入高校教职岗并无显著影响。鉴于此,应充分重视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训练,院校培养应当重“过程”轻“结果”,博士生对科研成果应当重“质”轻“量”,科研单位对学术素养的评估应当重“能力”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